1)第75章 来,喝茶(二)_藩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县姓段,山西人。

  康熙八年任普宁令;后以普宁令代理惠来令。

  他虽是籍贯山西,但从小却在榕江边长大,走遍了榕江附近的山山水水,踏过了榕城附近的大乡小镇。

  一口纯正的榕城腔,让人分不出他居然是个外省官。

  虽然是捐了监生弄了个文凭,但不代表他没有能力。

  他也是从一个乡农务官做起,接着吏员、主簿、教谕、县丞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做到知县的,而且还是管两个县。

  这是个从最基层中走出来的实务官,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怀着深刻的感情。

  说他爱民,说不上,因为他太霸道。

  为了他心目中的大局牺牲不少乡亲的利益。

  他就曾经为了重建“聚才阁”、“普宁楼”,强迁县民,勒令时限将当地的原住民尽数迁走,仅给予微薄的补偿钱银;

  说他懦弱,不见得,因为他又够强硬。

  至少普宁在大兵驻扎与郑逆对峙的情况下,还能尽量保证治下百姓的生命安全,同时又能招揽驻兵在本县消费,给他们提供吃喝玩乐,让县中百姓都有事做,有钱赚;

  说他无能,又不会,因为他能搞钱。

  自从他上任普宁知县后,去省、去府,乃至去找当地乡绅要钱,反正哪里能搞来银子,他就去哪里要,用尽一切手段,只为修路。

  把普宁县修得四通八达,一时间,成为潮州八县中道路最好的县城。

  从乡野成长起来的他认为,路通则财通,财通则民富;

  说他昏庸,也不至于,因为保护本土。

  为了对抗外来商团,他曾大力扶持本地商团,把砖土、石头、木材等建材价格压低,让本地民众以尽量较低的负担能修得起房,买得起屋。

  说他清廉,那是不可能。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时候的普宁知县,已经不是那个当年在学堂上意气风发、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风华正茂的书生,他已经忘记了上任前家中父母的殷殷嘱托,忘了曾经许下的‘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诺言。

  他高高在上太久了,已经渐渐脱离了生养他的这片土地上的万千百姓,他的初心已不再赤诚。

  或许,他是做了些事,但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虚名。

  官场浸润多年的段知县,知道想办些事,妥协是必要的。

  “呵呵呵,来,殿下,咱们喝茶。”

  段知县没有直接回答尚之孝,而是选择了战术转移话题——喝茶。

  段知县没用传统的紫砂茶壶,摆出的是一套产自海阳县怀德乡枫溪村(今潮安县枫溪镇),全身洁白无瑕、通透光润的工夫茶具。

  又把乌榄核制成的榄炭加到小泥炭炉中,榄炭不时发出清脆的声响。

  炭炉中摇曳的火焰似乎在诉说着普宁城的动荡与不安,而铜壶里的水欢快的泡腾着,似乎在暗示即将发生的暴乱。

  茶是好茶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