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章 他真是你儿子?_儒道至尊:字破万法,道斩神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下事有难易乎?”

  苏沛与高亨对视一眼,面露惊奇,竟有开篇以问句开头的?

  真是别开生面的行文方法。

  仅仅是一句问,二人的兴趣就被勾起了。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二人嘴唇翕动,却无声音,明显是怕读出声会打扰到苏东山。

  可这两句分明又让二人心中生出了不吐不快的认同感。

  无奈之下,二人索性以心声交流。

  “元雱兄,贤侄大才啊,问句开头,引人思索。

  本以为是曲径通幽,柳暗花明,没想到却是开篇明义。”

  “我辈儒修,自然是坦坦荡荡,居中入室,诸多弯绕反而不美。”

  “未能亲眼目睹贤侄作《劝学》,我之憾也。不知道这篇文章又叫什么,何种……咦,真的是落笔生风!”

  “大惊小怪,你当我儿的落笔风是假的不成?”

  二人在心底你一言,我一语。

  苏东山则在专心伏案写文。

  这篇文章全篇名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前世川省的一位文学家彭端淑,素有才名,被誉为当时川省三大才子之一。

  当然,这篇论名气跟高度自然不能跟《劝学》想比。

  但文章的立意跟主旨却在很大程度上跟《劝学》能够衔接上。

  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一个道理——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易成。

  儒家学说,尤其重视“一脉相承”的说法。

  苏东山这篇文章,也是想让二人觉得自己的学问是有脉络可循的。

  不然他完全可以拿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来镇场子。

  他相信,此篇定然不输《劝学》篇。

  在这个有儒道成仙,又修浩然气的世界,孟子的这篇文章毋庸置疑会有更高的评价。

  只是两篇文章区别太大,后者又涉“儒道”,话题太高端,不适合现在拿出来说。

  哔已然装的起飞,再高的话就容易摔着了。

  让前辈觉得自己有进步的空间,他们也能获得“传道、授业、解惑”的成就感,对年轻后辈来说,不失为一种智慧。

  在这方面,苏大爷深受华夏处世之道的熏陶,知识储备足够!

  再加上他也听到老爹跟高亨说了“还差一点”,想来这一点不会差多少。

  真要是不够了,大不了自己再补一篇就是了。

  别的不好说,但名句、名诗、名篇,苏大爷脑袋里的存货多得是!

  当然,劝学中的“鲁”、“蜀之二僧”都被他改成了虚构的人和事。

  与此同时,

  他体内的三色鱼再次变得活泼起来,抬头吞咽上方的缕缕清气。

  苏东山恍然察觉,不由停笔“看”了它一眼。

  他这才注意到,三花鱼竟然比昨日显得大了一些,鱼鳞也更厚实。

  鱼鳞上的四个本命字愈发清晰。

  其中“东山”二字上的膜也更薄。

  苏东山恍然有所觉,仔细回想从昨天到现在小鱼的变化,心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