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皇后_朕的司寝女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大骂,接着又念了点昔日的好,将昨日才讲给吏部尚书冯柯的那个故事,又给张统兵讲了一遍。总之,因为陆昭仪的一句话,一内一外,一文一武两位大臣逃过了死劫。

  而且,这只是个开头。从此往后,皇帝偏爱在奏折里穿插一点后宫日常,陆昭仪在他的批语里,大多沉迷于养花养草,料理后宫诸件小事,但她总有些妙言妙语,能叫皇帝受益匪浅。

  于是自此之后,很多本该严惩用重典的,因为偶然陆昭仪的一句话,皇帝便只改做小惩。本该施以小惩的,因为偶然陆昭仪的一句话,皇帝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饬斥几句也就完了。

  后宫前廷,本该是渭泾分明的两个地方。皇帝也不该把自己日常在后宫与嫔妃之间的相处透露给大臣们听。但赵穆用笔很巧妙,从不曾透露陆敏的丁点私事,却于字里行间,带出她宽容,博爱的宅心仁厚来。

  在他的批语里,她讲的全是后宫琐事,皇帝以微见著,将那一句话带到朝政上思考,便有了仁法仁政。

  君王爱写,大臣们嘴上不说,心里当然也爱看。于是一时之间,陆昭仪在满朝上下,简直成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皇帝唯她一个妃子,既怀了孕,按理来说御史台就该上折子,请求皇帝采聘良女,充实后宫的。群臣生怕有良女进去要分陆昭仪的宠爱,皆悄悄装聋作哑不提此事。

  御史台有个不开眼的御史,夜里灌了两壶黄汤,瞧自家姑娘生的漂亮,欲来个毛遂自荐,遂怀揣了一份请求皇帝采聘良女的折子,也不知那儿走漏了风声,清清早刚走到御街上,便叫气红眼的诸大臣们给扒光衣服,扔进了护城河里去了。

  非但如此,若有臣工们听闻谁家有个姿色稍艳,才情颇高的小娇娥藏于闺中,大家也得赶忙忙儿遣着自家夫人去替她拉媒搭纤,说桩好亲事。为的,就是怕那小娇娥的名声传到宫里去,惹皇帝动了心采聘入宫,要分陆昭仪的宠爱。

  谁知道皇帝再宠一个,会不会是个小心眼儿的蠢化,不劝皇帝宅心仁厚,专勾着皇上干坏事呢?

  端午的时候,由窦师良率领,诸大臣一致提议,称陆昭仪温柔贤淑,惠质兰心,更难得身份高贵,秀外惠中,堪母仪天下,恳请皇帝封陆昭仪为后。

  就这样,怀胎三月的陆敏再进一阶,成了皇后,还是个满朝上下,无人不交口称赞的贤后。

  后事暂且不表,只说眼前。

  皇上剑眉下两只鹰隼般的眸子紧盯着,陆敏灌了一大壶的酸梅汤,炕桌上满满的荤素点心,却是一口也不肯动。皇帝挑来挑去,筷子挟了块时令的春瓜丝饼,颤危危递了过来,哄孩子一样劝道:“好歹吃一口,否则总灌酸梅汤,我儿子生出来也得是个醋壶。”

  陆敏噗嗤一笑:“这叫什么话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