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一章 我当然会为我的话负责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王明坤平等对话。

  而他,还只是个跟着导师的博士生。

  ……

  第二天,会议正式开始。

  王浩和阮海龙来的都很早,会场没有特别安排座位,他们也没有做得太靠前,只是在中间找了位置。

  过了没多久时间,沙勉之三人也到了,就直接走过来并排坐下。

  上午报告都是在一号会议厅进行的,轮到一些‘不被看好’的报告,才会在两个会议厅一起进行。

  等到了开幕时间后,会议组织方、主席,以及几个委员评审相继入场,随后主席上台说了一大堆话,可以简单总结就是‘会议正式开始’。

  STACS会议开幕并没有那么复杂,只是主席说了几句话,对去年的会议进行总结,然后说一下今年的会议安排,接下来就宣布报告会正式开始。

  第一个上场的是个年轻教授,大概只有三十岁左右,来自巴黎综合理工大学。

  琺國举办的会议肯定照顾下‘自己人’,也是用一个‘不怎么重大却挑不出错’的研究,作为开场白让会议正式进入正轨。

  年轻教授说了个对于‘在线算法-正则化双重平均算法’的研究,内容听起来有点意思,但只是研究有了一定进展,很难吸引在场学者的眼球。

  二十分钟,报告结束。

  会场里有些人礼貌的鼓掌,但多数掌声都来自前排,来自会议的举办方、评审、特邀专家,后排的学者们连象征性鼓掌都没有。

  他们对于‘不感兴趣’、‘没多大意义’的研究,不大喊一声‘下去’、‘下去’,都已经很有礼貌了。

  这就是真实的学术会议。

  有实力才能赢得掌声,没实力就干脆别上去,学者们可不懂‘虚情假意的客套’。

  王浩对于第一个报告也听了几耳朵,发现对自己没什么帮助,而且研发进展也很小,没有比较出彩的地方,就和其他人一样,也没什么兴趣了。

  等到了第二个报告的时候,他就非常专注的耐心听了,甚至还用了一个‘教学币’。

  其他人也同样很认真的听。

  第一个报告等同于‘做个开场’,第二个报告、第三个报告则都是比较重要的,是会场评审方认为是有‘重大意义’的研究。

  好多不需要作报告的学者,来参加会议的目的,也是听取有重大意义的研究,专业性的顶级会议,也是涨见识、学东西的地方,新的研究方向、新的内容,可以让学者们知道其他人在研究什么,是怎么样完成的研究,就能够开拓思考,找到与自己研发有关的灵感和方向。

  王浩最看重三个报告,今天的第二场、第三场,还有明天上午第三场,也就是沙勉之和王明坤一起的研究。

  现在进行的第二场,是一个牛津大学教授做的研究,是对于梯度下降算法计算复杂度的理论研究。

  这是非常罕见的。

  在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