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5章:亡国的下场_民国合伙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难民,为此,张学良和张作相还亲自给杨虎诚发电表示感谢。

  而杨虎诚也对移民来的东北军随军家属和东北难民们很上心。

  就像刘青山所说的那样,他们现在就是一群‘亡国之人’,看到他们的惨状,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杨虎诚等人,这就是被日本人侵略后的下场!

  杨虎诚特意把他们安置在了渭水北岸,一座荒废的村落,给他们提供一些工具和种子,还有必要的粮食等。

  刘青山则是派了一些人对他们进行组织,比如组织他们集体在渭水捕鱼,伐木翻新居住地的房屋,翻新土地等待种植的时机。

  关中农场缺人的时候,也是优先找东北难民们,才让他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人人都有了一个新家。

  现在正是冬小麦种植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几乎全体老少全部出动,翻新土地,种植冬小麦,细心耕作,期待来年的收成。

  而作为实验对象,他们还获得了关中农场提供的一些小型耕种机械和化肥,还有专门的水利师傅帮他们规划灌溉系统,指导他们挖掘水渠,更好地灌溉农田。

  相信等明年这里的小麦大丰收后,关中农场的化肥会火便整个陕西。

  “等明年这些人收成了冬小麦,就基本能完成自给自足了,还能给你们陕西增加人口和税收呢。”刘青山向杨虎诚说道。

  “嗯,我和张少帅聊过了,等这一万人安顿好了,明年再移民三十万人过来,我已经让人在他们周边整顿一些土地出来,等过个两三年,渭水河畔,老秦之地,将会多一个东北城。”杨虎诚笑着道。

  “哦?准备立县吗??”听杨虎诚的意思,似乎是准备专门给东北军随军家属和难民们成立一个县,这可是个大事儿啊,而且杨虎诚居然会同意?刘青山好奇起来。

  只见杨虎诚点了点头,说道:“随着日军对东北的占领和对当地百姓的欺压,越来越的人从关外逃回来,所以张少帅希望我们关中地区能收留他们,正好前几年陕西饿死了一百万人,我准备在渭水北岸给他们划一块地,成立一个新县,安置东北军的随军家属,另外那些东北难民则安排到其他地方或者汉中盆地去,这样也好方便管理。”

  汉中平原虽然号称八百里秦川,但土地也稀少,能腾出一个县安置东北军家属已经不容易了,若是再加上东北难民,近百万人可在汉中平原安置不下来,所以转移是必然的。

  东北军随军家属全部安置在一个地区,或许是张学良和杨虎诚有什么交易吧,这样虽然也便于管理,但整个县都是东北人,难免会跟其他县的本地人产生冲突。

  而其他东北难民像是沙子般撒在整个陕西,反而会更容易融入进去。

  毕竟他们才是外来者,来这里求生存,又是分散安置的,自然会更加谨慎,更加注意邻里关系。

  不过这些都不是刘青山能管的,他只是整个移民项目的发起人而已,只是看到这百万东北难民心里难受,做一点善事罢了。

  十一月,刘青山告别杨虎诚和宋琦云,乘坐火车回到了天津。

  在天津处理事务的时候,华联天津分部的老板那边拿来了一封邀请函。

  “这是《东方杂志》向老板发出的邀请函,似乎是一个关于国家未来的征文活动,现在在全国各界闹得挺大的。”华联天津分部的老板说道。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