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90章 战胜自己_开启我的边疆军垦生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谓减压病是由于高压环境作业后减压不当,体内原已溶解的气体超过了过饱和界限,在血管内外及组织中形成气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

  在减压后短时间内或减压过程中发病者为急性减压病。主要发生于股骨、肱骨和胫骨,缓慢演变的缺血性骨或骨关节损害为减压性骨坏死。

  要知道,水下作业时,身体每下潜10m,大致相当于增加一个大气压的压力,所增加的压力称附加压。

  附加压和地面大气压的总和,称总压或绝对压。

  机体在高气压环境下,肺泡内各种气体分压随之增高,并立即与吸入压缩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分压相平衡。

  因肺泡内气体分压高于血液中气体压力,气体便按照波义耳定律,相应地增加了气体在血液中的溶解量,再经血循环运送至各组织。

  其中大部分氧及二氧化碳迅速被血红蛋白及血浆内成分所吸收,仅少量以物理状态游离于体液中。

  氮在体液内的溶解量与气压高低和停留时间长短成正比。由于氮在各组织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在组织中分布也不相等。

  氮在脂肪中溶解度约为血液中的5倍,所以大部分氮集中于脂肪和神经组织中。

  当人体由高气压环境逐步转向正常气压时,体内多余的氮便由组织中释放而进入血液,并经肺泡逐渐缓慢地排出体外,无不良后果。

  当减压过速,超过外界总气压过多时,就无法继续维持溶解状态,于是在几秒至几分钟内以气泡形式聚积于组织和血液中。

  减压愈快,产生气泡愈速,聚积量也愈多。氮可长期以气泡状态存在。

  在脂肪较多而血循环较少的组织中,如脂肪组织、外周神经髓鞘、中枢神经白质、肌腱和关节囊的结缔组织等,脱氮困难。

  除了血管内的气泡外,氮气泡往往聚积于血管壁外,挤压周围组织和血管,并刺激神经末梢,甚至压迫、撕裂组织,造成局部出血等症状。

  在脂肪少而血流通畅的组织中,氮气泡多在血管内形成栓塞,阻碍血液循环。

  气泡并可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远端组织缺血、水肿及出血。根据栓塞部位及其所引起的组织营养障碍程度和时间,可产生一系列症状。

  此外,由于血管内外气泡继续形成,造成组织缺氧及损伤,细胞释放出钾离子、肽、组胺类物质及蛋白水解酶等,后者又可刺激产生组胺及5-羟色胺。

  这类物质主要作用于微循环系统,致使血管平滑肌麻痹,微循环血管阻塞等,进而减低组织与体液内氮的脱饱和速度。

  说了这么多专业术语其实就是为了阐述这种病的可怕程度,一旦得了,是根本没办法治愈的。

  轻微病例出现肢体疼痛,劳累后酸痛。重者可呈搏动、针刺或撕裂样难以忍受的剧痛。

  患肢保持弯曲位,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