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126章 世宗篇1 谁继大统_汉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甚至能够影响到帝国皇位的继承,参与到决定帝国未来的活动中

  常古真是标标准准的“西征派”将领,在西北前前后后打了二十多年仗,甚至在魏王刘旻对安西的“营所制”改革中,也成为营主之一,在安西体制下享受着真正封建贵族的待遇(目前由其子孙在安西经营)。

  而在常古真崛起的背后,当然少不了太宗皇帝的扶持,他就是在太宗不断的提拔,到达如今地位的。这,同时又反应出,自世祖以来,对寒门后进将帅提拔,以平衡传统勋贵将领的意图。

  不管如何,至少在平康八年的这个冬季,洛阳城中,包括在朝权贵的大量人等需要看常古真的脸色行事,同时有更多人通过各种方式拉拢他,老臣也由此感到了几十年来都未感受过的“热情”。

  洛阳的局势,也正处于这样一种,复杂、诡谲乃至荒诞的氛围中。最荒诞的地方或许就在于,皇帝驾崩了,除了宫廷、朝堂、官府挂起白幡,披上丧服,从里到外,自上而下,没有一点国丧的样子

  当然,这也是可以理解的,皇帝走得太突然,膝下又无后,生前有没有明确制定一个继承人,哪怕备胎都没有。这样的情况下,大汉的权贵们,心思当然都集中在,谁能承继大统,这个关乎帝国前途、万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来。

  帝位的争夺,从来都是激烈而残酷的,康宗留下的,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散乱局面,就更加剧其冲突与混乱,甚至让人诸多权贵无所适从。

  不过,短暂的混乱之后,大伙便迅速适应了。人心固然难测,局面或许混乱,但利益却是永恒的,不论公利还是私利。而基于利益而展开的帝位之争,梓宫运回紫微城后就已经展开了。

  当其时,最先表态提议的,乃是宰臣寇准,他总是那般坚决而果敢,引人注意,干脆而坚定而表示,大行皇帝无后,当迎荆王刘文济为帝。

  不得不说,在过去的这些年中,寇准与刘文济之间几乎没有超过同僚的关系,甚至没什么来往。当然,这也是刘文济刻意韬晦,所有朝堂宰相,他都没有进行任何的讨好交结。

  然而,当山崩之时,寇准却毫无犹豫、指名道姓地选择支持刘文济。其所持立场,也很简单,就坚决地秉持一个立场,太宗之后。而谈及太宗之后,数来数去,在寇准眼中,就只有刘文济了。

  寇准代表的,实则是朝中很大一部分人的看法,至少“太宗之后”这个前提几乎是共识,只是,具体地来看,就有诸多讲究了。

  太宗之后,可不只荆王刘文济一人。

  寇准之后,有徐士廉、向敏中等宰辅大臣陆续附议,但也只表明当立太宗之后的意思。

  然后反对的声音开始冒头了,竟然来自慕容氏外戚,他们反对的,当然是刘文济继位。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