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4【我余光中都是你】_香港196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新奇观点的时候,霍耀文还琢磨了一下可能性,可能他晚年贪财未必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可也难以掩盖其行为。

  ……

  一个多小时过去。

  当追悼会结束以后,霍耀文跟在张承颐的后面慰问了一下家属,就退到了人群之中。

  不久,便有人抬着棺材出了门,登上一辆出殡车朝着港口而去,送到港口,那是因为林家人为其安排的安葬地,是林语堂在台湾的故居。

  前来的宾客们纷纷出门相送。

  目送着出殡车远去,一些人跟家属简单的说了一下安慰的话,就相继离开了。

  “唉,林先生的《京华烟云》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看着离去的车,张承颐微微叹了口气,他虽然与林语堂不熟,但早年在中文大学的时候,也打过几次交道,对于这位的评价,也不好多说什么,此次过来参加出殡也算是缅怀一下曾经写出过巨著《京华烟云》的大师吧。

  “是啊,这本书写的的确很好。”

  霍耀文点了点头,他可以说是现在除了评委会外,全球唯一知道林语堂获得过两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人。

  有人可能不了解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除了和平奖是把提名人和获选人同时公布外,其余的奖项都设置了一个提名人员名单50年保密条例。

  想要知道每年那些人获得提名,需要等到五十年后才会被公布!而林语堂获选提名的两次,分别是1940年和1950年。

  感叹了一会儿,张承颐是知道霍耀文下午要坐飞机去英国,也是准备进去跟家属道别时,突然有人在后面喊道:“张先生!”

  张承颐回头一看,见来人是余光中,顿时笑道:“光中你也来了。”

  余光中叹息道:“是啊,林先生去世,我作为后生晚辈自然要过来送他最后一程的。”

  说着,他的目光看向了霍耀文,笑了笑说:“张先生,这位想必就是你的得意学生霍耀文吧。”

  “不错。”张承颐点点头,介绍道:“耀文啊,这位是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余光中余先生。”

  余光中!

  霍耀文没想到面前这位戴着眼镜,梳着油头一身文气十足的中年男子,居然是写出《乡愁》的余光中!

  笑着与他握手道:“原来是余先生,您前几年写的那首《乡愁》,写的实在太好了!”

  如今才40多岁的余光中还没有后世那么大的名气,但在港台两地的文坛中早已成名,72年写的那首《乡愁》更是被诸多文人作家赞誉。

  余光中微微一笑,谦虚道:“霍先生客气了,我也非常喜欢你在《大公报》发表的那首《故乡》,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却也是道尽了乡愁。”

  “哪里哪里,拙作罢了,拙作罢了。”虽然当魔改公这么多年,霍耀文的脸皮越来越厚,但这首《故乡》还真是一字没改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