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2【狮子山下】_香港196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说,依旧还是大卖,现如今梁羽生成了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创者,也没看谁说他写的武侠小说俗套。”

  “呵呵,姚总编放心,这些我自然知道。”

  对于香港多数小报,霍耀文当然清楚他们都是什么尿性,为了销量可以说是不择手段,毕竟人家就是靠这个赚钱的,再加上言论自由,只要不人身攻击指名道姓,基本上都没什么事。

  ……

  接下来的几天,抨击霍耀文的报纸越来越多,也有小报曝光了写这篇文章的作者“邱江海”是何人。

  原来这邱江海只是个笔名,本名舒港城,五十年代初曾经以短篇小说《雾》而一举成名,后又在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太阳西下》、《白兰花》等多本现实主义作品。

  以朴实无华的笔调和浓郁鲜明的乡土色彩,描绘了香港底层社会的众生相,展现了繁华都市背后劳动大众的辛酸,他也因此被称为“香港的乡土作家”。

  可以说舒港城是个名副其实的旧派文人,出生于20年代,土生土长的香港土著,香港沦陷时,逃难去了内地,在印刷厂做过校对等工作。

  也是自那时候起,开始对文学产生了爱好。

  回到香港后,他先后任职于洋行或商行、建筑公司、教育机构等,业余从事写作,以不同笔名发表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新诗等作品,并结集出版。

  早年多有抨击梁羽生和金镛等武侠作家的前例,这回他花了两年创作的作品《艰苦的路途》马上要在《七十年代》月刊中发表,为了引起更多读者的关注,也是想到了这么一个方法。

  当然了,抨击霍耀文写的垃圾,宣传自己的书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也是文人相轻,他认为自己写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品,卖的居然都不如一个写俗文的,这心里自然是有怨气。

  香港文坛可以说有一个分水岭,50-60年代源自于新文学的影响,这时候的作品文学性较强。武侠、言情这类只是小众作品,哪怕卖的再好,也得不到正统文学作家的认可,因为很多这类书的内容,很多都是以艳文吸引读者。

  而到了70-80年代,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渐渐大众化,也是自那时候起,梁羽生、金镛、古龙、琼瑶等作家名气的如日中天。

  ……

  “舒港城!”

  坐在书房的霍耀文,看着手中方才姚文杰派人送来的报纸,不由嘟囔道:“居然是他!”

  这人霍耀文虽然没见过,但还是知道其人的,记忆里读初中的时候,他可是一度特别喜欢看舒港城写的《太阳西下》,因为这是一篇描写小人物的故事,对于那时候还住在屋邨的霍耀文来说,可以说是精神粮草。

  只不过喜欢归喜欢,毫无缘由的跑来挤兑自己,他心里自是不爽。

  不过这舒港城说的倒也不无道理,最起码抨击的力度,比那个孤舒子墨强的多,清楚霍耀文写的书大都是娱乐性较强的小说,所以只抓住这一点来说事,到时候不管怎么样,都有个退路。

  “乡土……”

  霍耀文微眯着眼,开始沉思起来。

  他自认是个好脾气的人,可也是被最近几天的报纸给恶心到了,报纸上空口打笔仗会让人觉得心虚,所以他早就想着写一本文学性很强的作品来反驳。

  不过他看过的文学作品大都是以内地为背景故事创作,放到香港很不合适,不过但他看到舒港城被人称为“乡土作家”时,不由脑海中浮现了一首经典的粤语歌曲。

  “人生中有欢喜,难免亦常有泪,我哋大家,在狮子山下相遇上,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

  ...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