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45章 北方战争(20)_国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雨

  第045章北方战争(20)

  随着《海参崴条约》的签署,原本陷入僵局的中国与临时政府关系立即密切起来。高尔察克的政权决策效率还是挺高的,不但迅速批准了条约,而且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就向中国方面交割了99吨黄金。

  交割黄金的地方在伊尔库茨克,按照海参崴条约的规定,伊尔库茨克必须完整地交由中国方面驻守,同时,除个人物品外,不得带走任何其他民用财产——军用物资不在其列。当然,规定是这么规定,全俄政府也不会那么天真地留下物资,凡是用得着都一律撤走了——粮食、布匹哪个不是军用物资。负责交割的中路集团原本已经准备了对伊尔库茨克发动进攻,现在既然能和平交割,当然是当仁不让地接收部队。

  蔡锷接到秦时竹的指示,知道用不着和俄国人在小节上较劲,只要都交接干净,其他事情都好说。

  至于99吨黄金,打这个主意的人便多了。除了高尔察克政权的内部,哥萨克、捷克军团都是虎视眈眈,在交割的时候便是乱成一锅粥,蔡锷深知这是一笔怎样巨额的财产,不仅在接收后第一时间安排铁路运输,而且一路布置了重兵和接应部队——要知道,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和中东铁路转运回国,至少1周,这一路上要是出点什么岔子,后果不堪设想。

  虽然中国方面的要价未免凶狠,但高尔察克只能含泪接受,因为英法已经明确告诉:英法不会为了全俄政府而和中国人交战。唯一让他欣慰的是,英国特使隐隐约约提到,一旦稳定了俄国局势,英法愿意帮助全俄政府和中国人再把账目要回来。

  当然,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布尔什维克,在面对内外压力的质询时,高尔察克将布尔什维克的威胁放在第一位,认为哪怕暂时对中国让步,也要率先稳定国内局势。让他欣慰的是,邓尼金、尤登尼奇等军权实力派先后发来电报,表示理解他的苦心,同时都强调指出,在鄂木斯克方向,必须留有军事实力,防止中国人背信弃义,认为如***方面要价不高,可以引入***实力作为对中国的牵制。

  《海参崴条约》签订以后,特别是有了英法的财政背书以后,源源不断的物资、武器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运送到了鄂木斯克政权处。现在,西伯利亚铁路从伊尔库茨克到海参崴已经悉数为国防军所占领,从国内调集而来的铁路管理人才完全接管了对铁路的营运——原本英法还等着看中国人的笑话,暗示铁路当局不要与中国人合作。没想到国防军压根就没有要留下俄国人分毫的意思,一应管理,全部自为,而且实现军管。不到2个月,英法观察家惊讶地发现,原本效率低下、体系繁杂、决策拖沓的铁路运行一时间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