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_大宋帝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铨曹的身言书判,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好在,今年富弼精简了流程,省掉了最枯燥无味,也最容易被人主观意志所左右的‘身’式,只是命人检查了一下选人的身体,看看是否有无疾病。

  所以,铨试的速度较往年要快出不少。

  不过一个上午,便已经完成了大半选人的铨试。

  于是,相关结果立刻封档,送到了富弼面前。

  大宋,是一个考试盛行的王朝。

  做官要考试、转官也要考试,就连选官一样要考试。

  自然,有考试就有奖励!

  身言书判,尽管只是铨试的序幕,作为一个筛选的程序。

  但也是有奖励的。

  按照制度,每岁铨曹三院,都会取身言书判的优胜者若干人,上报中书,由中书予以堂除。

  虽然每年名额都不多,可能也就三五人。

  但,这依然是堪比进士考试一样激烈的竞争。

  富弼看着自己面前,堆满的卷宗,他微微活动了一下脖子,然后就开始审阅起来。

  作为流内铨的主官,富弼拥有所有的制度内的权力。

  自然,也包括了取这身言书判的优胜者。

  一张张卷宗看下来,富弼的神色渐渐疲惫、麻木起来。

  实在是因为大部分卷宗,都是了无新意。

  所有的问答情况,几乎都和格式化了一样,而答案则相差无几。

  但他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这就是大宋文官,人人保守,很少有人敢拿自己的官职来冒险。

  直到富弼看到了一份卷宗,才终于笑了起来。

  他拿着这卷宗给自己的副手丁讽看:“丁副使,你看,这相州的僧正,竟能想到以度牒而制番人的道理,值得栽培啊!”

  丁讽接过来,看了一下,也跟着笑了起来:“这倒是个妙人!”

  在大宋,强盛至极的文官,什么事情都想管上一手!

  于是,这僧侣道尼,也难逃文官魔掌。

  想剃度对吧?

  不好意思,请拿度牒来。

  没有度牒的僧道,就是野和尚!

  而这度牒,除了考试外,就只能从官府那里买了。

  于是,大宋朝廷将度牒当成了一桩生意经营,不拘什么人,都可以买一张回去。

  买了度牒的人未必要出家,事实上,如今大宋每年卖出去的上万张度牒,有九成不是僧侣买的,而是商人、官员和地主。

  他们买度牒,纯粹是投资、保值的考虑。

  因为,大宋的度牒市价一直在涨!

  太祖的时候,度牒是白菜价,几乎不要钱,太宗时就能值个十来贯了,真宗晚年,一张度牒起码值钱三十贯。

  而在如今,一张度牒的价格,至少八十贯。

  于是,只有傻子才不买度牒!

  国家也靠着卖度牒,岁入数十万缗,于是也很欢喜。

  正因为度牒这买卖太赚钱,所以很少有人考虑将度牒当武器对外使用。

  但,这个相州的僧正却在这卷宗上提出了,给一批度牒给元昊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