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0章 薛定谔的公田_启明115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打一开始这套制度就是徒有其表,空有一个壳子,没有实际的内在。

  有制度,没人愿意执行,也没人愿意真正的遵守。

  谁愿意对着自己动刀子,从自己身上割肉给别人吃呢?

  这种人要么就是在搞庞氏骗局,要么就是无产阶级革命者。

  赵开山等人二者都不是,只是单纯的地主,只对土地和权势感兴趣,当然不会对自己开刀。

  起义之后,赵开山对于当地的地主乡绅们自然是秋毫无犯,对于帮忙的还要拉拢进来,大家一起分猛安谋克户所占据的那点好处。

  底层百姓完全被忽略了,能进入军队当兵吃粮就已经是他们最好的待遇了。

  而且有些时候人的欲望没有止境,打下来的公田如果数量不够,不能填满他们的欲望,就需要把平民百姓的土地再拿过来一部分,用以满足他们自己的欲望。

  反正他们的思想很陈旧,我打下来的地盘,当然我说了算,一切都是我说了算。

  这其中使用的手段就不好说了。

  赵开山本身需要地方势力在这种利益驱使下产生的对他个人的效忠,用以扩大势力,扩大兵力,所以对这种情况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在乎。

  于是公田制度下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底层百姓利益的授田成了噱头。

  看得到,拿不到。

  光复军账目上的公田数量很大,但是也仅仅存在于账目上,白纸黑字写着,落到实处去看,就看不到,成了薛定谔的公田。

  失地百姓望着土地望眼欲穿,但是给他们的路只有两条,要么逃难,要么进入光复军当兵吃粮。

  土地是想都别想。

  除了苏咏霖控制区执行了新农村政策,进行小规模的土地改革、维护了农民利益之外,整个起义期间产生的起义红利都被光复军高层、中层瓜分一空了。

  高层吃肉,中层喝汤,底层连一点屑屑都吃不到。

  这其中获得起义红利最多的是以赵家人为代表的获得军功的光复军军事集团,其次就是当地帮了忙的地主乡绅。

  于是大量的土地就这样落入了光复军高层和地主乡绅手里,他们通过起义获得了更大规模的土地财富,个人财产迅速膨胀,个人幸福感显著提高。

  然而光复军高层和基层之间的割裂也更加严重了。

  平民百姓出身的兵卒们除非运气好,立下军功被提拔为军官,还能分到一点边角料,其余人就只能流血流泪但是什么也得不到。

  他们拥有的只是一点点饷钱、果腹都很难的食物,还有战死之后那点可怜的抚恤金。

  民夫就更惨,除了一点食物之外,连钱都很难拿到手,还要为了运粮耽误自家的生产,得不偿失。

  起义红利的分配没他们什么事情,加上参军待遇非常之差,很快,他们对于起义的热情就消耗殆尽了。

  被赵开山那学了苏咏霖的表象但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