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19章 不论学术之深浅,唯争分数之多寡_启明115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的人才身体力行的感知生产的难处和苦处,强化他们的阶级意识。

  学习文化、知识是为了生产,为了建设美好的家园和明天,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而不是为了做主人翁,高高在上,做所谓的人上人。

  虽然说这样做依然无法断绝贪官污吏和上等人的出现,但绝非没有意义。

  事实上,经过这段时间的大清洗之后,苏咏霖也做了一些反思。

  大清洗之后,他发现贪官污吏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是洪武二年和洪武五年乃至于洪武八年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年轻官员。

  年轻官员们大踏步地进入贪官污吏和堕落者的行列之中,使他开始反思明国的教育是不是有点问题。

  他抽时间进入了目前中都各个公办学府之中调研,研究教育方面的一些课程安排和考核标准,最后发现他早期为培养人才定下的一些不让他们脱离群众的措施失效了。

  比如他要求学府每年至少要安排学生进行一次农业生产周期实习,但是在实际操作环节之中,因为科举考试完全按照考试成绩来选拔官员,所以这些生产环节被当作无用环节,敷衍了事。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整个中都的教育系统内已经出现了唯分数论的情况,无论是非复兴会员出身的考生还是复兴会员出身的考生,几乎都把分数看作最重要的存在。

  其他的根本不重视。

  有一个学堂的教师就向苏咏霖感叹道——目前明国的教育现状,就是【不论学术之深浅,唯争分数之多寡】。

  对于这个情况,苏咏霖非常恼火,但是同时他也注意到了自己长期以来对教育事务投入的精力不足而造成的一些影响。

  比如将为数不多的精力投入中都的政法学校和复兴会内部的干部培训学校,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基础教育的进行。

  比如目前负责名义上管理全国教育事务的还是礼部,而负责科举考试环节的则是名义上礼部下属实际上直接对他本人负责的考试司。

  第二次大清洗结束之后,作为关键先生的耶律瑾取得了苏咏霖的信任,升任礼部尚书,开始全权负责教育和考试事务。

  但是实际上,礼部并没有直接管理全国教育事务的资格。

  自打第二次大清洗之后,礼部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样子部门,真正管理全国学校建设、学生入学、教育内容和教材管理的,是财政部、民政部、考试司三个部门的联合体。

  财政部负责出钱建设学校,民政部负责统计人口,安排学生入学,考试司负责针对考试内容准备教材,并且选任教师。

  而在实际操作之中,这一运行方式有一定的混乱性,容易出现权责不清晰的情况,但是最终导向都是以考试司的考试内容为主。

  简而言之,这一套体系的直接目的是定向培养适应考试内容的考生,并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