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七十四章 训练安排_羽半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月十七号这天,距离开学还有一周时间,但是在齐山文化馆的球馆里面,董明新学期的训练已经开始。

  董明与左婕来得相对较早,在汤老师还没到的这段时间,两人都很自觉、默契地做好了热身,热身之后,又占了半场空间,开始“嘭嘭”地拉起了高远球。

  左婕虽然接触羽毛球时间较短,甚至比董明还晚了半年,她的训练,也只是业余性质,高远球却已经拉得有模有样。踩着富有节奏的脚下步法,左婕将身体位置调整到最佳,标准的侧身转体,球拍挥出,随着一声脆响,轻松将球打到底线。

  业余选手想打好高远球,通常需要几年时间的积淀,但左婕同样是业余球员,却在如此短的时间就可以将高远球施展自如,这便是有教练与没有教练的最大区别。

  普通的业余选手,能真正塌下心来,利用一段时间跟随教练学习羽毛球技术的,少之又少,他们的羽毛球技术,多半在羽毛球运动之中,自发地慢慢领悟慢慢学习。这种领悟与学习的方式不是说不可行,但必然会让球员多走弯路,学习与掌握的速度较慢不说,掌握到的技术还很有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左婕却不同了,她的技术有汤老师教导,能像董明那样规矩地接受训练,凭心而论,此时左婕的技术相当规范,只是她的步法不如董明纯熟,没有董明的力量,当然,作为女生,左婕也没有去学习什么跳杀!

  几个回合的正手高远球打完,左婕那边又更换了反手,董明也适时对他的出球落点做出了调整,以便于左婕更容易反拍发力。

  左婕的反拍动作也相当标准,只不过还欠缺了一点火候,往往会打出“半场球”。这也难怪,毕竟正手球与反手球技术存在着一定差异,左婕若想打出满意的反拍,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

  其实无论正手高远球还是反手高远球,两者发力的方式基本相同,甚至架拍的姿势,也都一般无二,只不过在正手击打高远球时,侧身方向,面对的是自己球场正手区方向,而利用反拍击打高远球的侧身,身体就要面向自己的反手区,正手与反手的架拍站位,两者正好相差180度。

  董明感觉,反手发力比正手更加轻松,因为反拍发力,在身体的转体时,腰部力量更容易被借到,以腰部带动手臂,可以使球拍获得更加充沛的“鞭打”之力。

  但是,通常情况下,反手球却是许多业余选手的软肋,这又是为什么呢,其中技术动作的因素固然重要,还有一点,那就是反拍击球之瞬间,球员较难观察到来球,无法做好球拍迎接来球,在击球之时出现失误。

  这并不是说球员在使用反拍技术时,无法做到观察来球,只是因为这个抬眼观察的动作,往往会造成击球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