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2章 可惜,遇到的是汉宣帝。_满级考古大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2章可惜,遇到的是汉宣帝。

  取走了床榻后,大量的器物现出了真容。

  陈翰与孔建文、李教授、庄云鹏、林雅等人,站在器物堆的旁边,不断辨别着。

  “这应该是个漆器吧?”

  “是个漆耳杯!”

  “耳杯下面叠着个铜器!”

  “咦,这应该是个案几吧,镶的铜边!”

  “这案几挺大,这些文物都是放在案几上面的。”

  “对,这是一个案,不知道是扣银还是扣铜的!”

  “没有簋啊!”

  包括那几个鼎在内,床榻下的文物都露出了真容。

  是一片堆在一个案几上的漆器和铜器。

  大部分都是实用器,拿来装东西的。

  可是,这些器物里,却没有簋的身影。

  “一个簋都没发现?”孔建文摸着下巴,疑惑的思索着。

  十个鼎,却没有簋。

  这是什么陪葬路数?

  早就想了好几天的陈翰,在一旁不确定的说道:“老师,到西汉时期后,在周代象征权利的鼎,渐渐被下放到了日用器的领域,不再像西周那么圣神了吧?”

  “毕竟这是一个礼崩乐坏后,重新重建制度的时代。”

  “也许这海昏侯,就是没有按照周礼,大胆的选择了十个鼎作为陪葬?”

  鼎在周代的时候,是一个身份的象征,不同等级的贵族陪葬不同等级的簋。

  但是到了西汉后,这个制度就轰然倒塌了。

  还是那个理由,懂得周礼的人都死的差不多了。

  经过了秦国一统天下,以及秦末乱世之后,七国的贵族,以及懂得“周礼”的礼官们,基本上都死干净了。

  到刘邦建立西汉的时候,朝堂中大部分都是泥腿子,除了张良这个韩国贵族之后,已经没有一个贵族血脉了。

  当年遍布华夏的姬姓贵族,全都遭到了灭顶之灾。

  所以到西汉的时候,实际上丧葬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就是西汉人的事死如事生,以及推崇玉殓葬等全新的丧葬制度。

  黄肠题凑这玩意是传承于西周的,但是金缕玉衣就是西汉人独创的。

  同样,九鼎八簋这种丧葬制度,也已经不怎么常见了。

  周礼可查的制度,基本上都继续延续了,比如重棺制度,比如覆面等。

  但是像九鼎八簋的制度,到西汉却不怎么遵从了。

  不管是士还是卿又或者诸侯王,墓葬中都不一定会见到九鼎八簋。

  在周代被严格规定,不可逾越的九鼎八簋制度,到西汉似乎就没怎么被重视了。

  反而是西汉自己的金缕玉衣、黄肠题凑、梓宫、便房、之类的丧葬制度,成为了不可逾越,必须准守的制度。

  也就是说,理论上海昏侯刘贺不管陪葬多少鼎,都没人管的。

  至少西汉官方不太管这事。

  他们只在乎海昏侯有没有私自穿金缕玉衣下葬,有没有私自用黄肠题凑。

  “不排斥,刘贺可能是为了显示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