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三十一章 猜题_大奉打更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了朱县令这一桌,肥头大耳的县令老爷感慨道:“本官有一个侄女,年芳二八,长的颇为俊俏。原本想许配给宁宴的,现在看来是不成了。”

  朱县令的女儿已经嫁人,否则还能勉强配的上许七安。侄女就不行了,身份不够。

  王捕头笑着接茬:“宁宴现在是子爵了,能配的上他的,只有大家闺秀,豪门千金。”

  众人哈哈大笑。

  邻桌的吕青听在耳里,心里很不是滋味,惆怅黯然。

  本来,以她府衙总捕头的身份,配一个打更人是绰绰有余。而且属于同行,可谓天作之合。

  但许七安封爵之后,跻身贵族阶层,肯定不能娶一个女捕快为正妻,于礼不合。

  宴席一直到未时两刻才散去(下午一点半),许七安和许二叔负责送客,婶婶指挥着下人收拾残局。

  申时三刻,许二郎带着下人和丫鬟回来了。

  婶婶不愧是亲妈,吩咐厨娘给二郎热了一桌中午的剩菜。

  “二郎吃完就好好休息,明日得早起去贡院考试。”婶婶殷勤的给儿子夹菜。

  这会儿还没到饭点,但许二郎明日得早起,所以要提前吃饭,早些休息,睡眠不佳的话,会影响明日的考试。

  许七安坐在一边喝茶,突然说道:“二郎,会试考的是哪些?”

  许二郎一边吃菜,一边简单介绍:“策问、经义、诗词。”

  顿了顿,说道:“从先帝开始,诗词便从科举中剔除,一直到元景十一年,王贞文入内阁,在他的推动下,诗词又重新回到科举。”

  儒家正统之争的两百年里,诗坛衰弱,已经到了退出科举舞台的地步。

  “大哥要是参加科举,别的不说,至少能重振诗坛。”许二郎客观点评,他喝了一口酒,转而看向父亲,幽幽道:

  “自去年年尾以来,大哥在诗坛名声鹊起,爹也渐渐出名了。”

  膝盖上坐着许铃音,正逗弄女儿的许平志一愣,随后露出喜色,哈哈大笑:

  “其实是大郎自己天赋异禀,为父也没怎么培养,这般读书人就是喜欢小题大做.......他们怎么夸我的?”

  许新年嘴角一挑:“夸你不当人子。”

  “???”

  许平志怒而拍桌:“岂有此理,他们凭什么这么说。”

  许二郎看了眼大哥,呵呵笑起来:“大哥作的诗越多,爹你的骂名就越盛,说不准将来能名垂青史呢。”

  当天晚上,许平志愁的睡不着觉。

  婶婶骂道:“人还没死,你就考虑几百年后的名声,瞎操心。”

  “妇人之见。”许平志哼一声,忧心忡忡:“二郎有首辅之资,大郎将来也能在青史留下一笔。后人评价他们时,都会夸一句。可到了我这里,就四个字:不当人子。”

  婶婶嘀咕道:“那好歹也是青史留名了........对了,我与你说件事,二郎将来如果外派怎么办,你能不能想办法把他留在京城。”

  “想都别想,他是云鹿书院的学子,外派是不可避免的。希望不要太远吧。”许平志无奈道。

  云鹿书院的学子,基本无缘京城官场的权力中心。大部分会被分配到各州各地,哪怕留任京城,也只是微末小官。

  “要不你找宁宴去说说,他是打更人,还认识公主,必然会有办法。”婶婶曲着腿坐在床上,烛光里,秀眉轻蹙。

  “这是吏部的事,和打更人有什么关系。”许平志压低声音:

  “打更人监察百官,最招文官憎恶,宁宴出面,只会适得其反。”

  婶婶往床上一趴,抱着枕头,愁眉不展。

  “咚咚咚......”

  穿着白衣单衣,正准备入睡的许新年听见敲门声,开门看见许七安站在门外。

  “大哥找我作甚。”

  许七安审视着唇红齿白,俊美无俦的小老弟,咧嘴笑道:“过来猜题。”

  ps:下一章我得去查一查春闱的资料,虽然不是着重描写会试,但也要做到心里有数。

  看我态度这么严谨的份上,投几张月票怎么样,不行的,我可以嘤嘤嘤给你们看。

  先更后改,继续码下一章,回头再改错字。

  ?1647942405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