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33章淘金热_扶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扬大明国威于海外的故事,受到市民热情的追捧,跟看小说一般,很有带入感。

  不过这些年来,江南不少商社和世家大族,也进行过海外殖民,了解真正的还外拓殖是什么样子,绝对没有报纸上说到轻松,好像能够捡钱一样。

  他们中许多人都受不开拓的艰苦,还有南洋的气候,最终又放弃,退回了大明。

  毕竟商贾和大族,在明朝就十分容易赚钱,不太愿意去赚那种玩命的钱,所以殖民成功的并不多。

  这时,看见朝廷铺天盖地的宣传,有过殖民经历的,根本不太相信,不过还是参与了朝廷为新城藩,举办的商品采购大会。

  上海县,市舶司租下的场地内,商贾云集,都带着自己的样品前来展示。

  市舶司为了方便海商交易,每年都会举办这种展示会,不过为了一家举办,还是头一次。

  这时,季从良在理藩院官员的陪同下,进入会场。

  商贾们不禁议论纷纷,“居然有理藩院的陈主事陪同,看来传言不虚啊!”

  “那不一定,关键还是要看能不能拿出真金白银。”

  “不错,他不是挖到金矿了吗?”

  这时季从良,走到一个家棉布商人的柜台前,商人忙介绍道:“这是江淮棉纺出产的棉布,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三元一匹,中品二元,下品一元。”

  东洲什么都缺,许多国民,衣服穿烂了,只能穿毛皮插羽毛,棉布经济实惠,自己穿不完,还可以与相好的土人部落交易,正是东洲需要之物。

  “下品,我要二十万匹!”季从良豪气挥手,直接拍出二十万元银票。

  商人微微一愣,有些不好意思道:“您不还个价?这么大的订单,是可以讲价的。而且一般都是先付定金。”

  季从良却摆了摆手,一副就是钱多的样子,留下属下签约,大步走向旁边的柜台。

  柜台前的商人,已经傻了,做了几十年生意,没见过这样的主。

  商人不禁喉结蠕动,咽下一口唾沫,还未开口,便听季从良指着几件瓷器道:“这个,这个,还有这个,每样一万件!”

  “好勒大爷!”商人差点就跪下给季从年请安了,想到现在是大明朝,才陡然刹住车,一双肥脸憋得通红。

  季从良拍着银票,那感觉别提多爽了。

  周围的商人,见此一下沸腾了,没等季从良走过来,就纷纷涌了上来。

  “季长使,看看我家的茶叶!”

  “大爷,买我家的,包您满意,大爷。”

  一场招商会下来,季从明一共花去了一百万元,采购了大量的布匹、茶叶、瓷器、书籍,还有火枪、火炮、火药、兵器、铁器。

  一百万的交易量,与大明每年的贸易总量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不过还是引发了极大的震动。

  这是因为商贾们看见朝廷报纸的宣传之后,也对新城藩的底细,进行了一些调查,几年前他们不过是一个小商社,而现在却被朝廷册封,一口气就花一百万,而且都不讲价,跟钱是大风刮来的一般。

  这让江南各地所有人都信了,新城藩如此豪横,肯定是真找到金矿了。

  这使得不少商人,还有失业百姓,都对东洲有了一种向往,幻想着自己也能挖到金矿一夜暴富。

  扬州城,赵铭站在码头边,拍着李成栋的肩膀,语重心长道:“招商邸报的报纸,爱卿看过吧!”

  李成栋点了点头,“臣看过了。”

  几日前,赵铭召见李成栋,要将李成栋封到东洲,而李成栋听都没听过这么个地方,只以为赵铭要将他流放,忙磕头求饶,不愿意去东洲就藩。

  赵铭只得好言安抚,告诉他东洲是个好地方,李成栋将信将疑,直到看到了朝廷邸报的报道。

  官府的报纸,还是要讲点信誉的,不能随口胡说,李成栋才信了赵铭。

  “看过就好!”赵铭拍着李成栋的肩膀,安慰道:“孤王还要征讨吴三桂,就不给你送行了。”

  (求月票,推荐,订阅,就加书单。晚上还有一章)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