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8章再入江阴_扶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捞了好长的义军,反而期望再打几座城池。

  当然,府城是不敢碰,小县城却可以打一打。

  有鉴于义军没有规矩,赵铭在镇远号上,召集众多义军头领议事,约法三章,让他们听从号令,不得哄抢物资,不得随意杀戮抢劫百姓,坏了义军名声,至于缴获的战利品,则于战后统一分配。

  这一战,让赵铭威望更高,义军们都服赵铭,连连称是,表示愿意听从号令,唯赵铭马首是瞻。

  当下赵铭不在迟疑,留下海寇顾三麻子,守崇明岛,便率领大军,锣鼓而进,兵发南京。

  初战得胜,大军士气昂扬,赵铭留下六百余人守岛,率领五千众,沿江而进,至吴淞江口,又袭击了清军水寨,缴获船只二十余艘,焚毁水寨,继续向西挺进。

  船队在江面上,浩浩荡荡而行,夜里船上点满火炬,江上灯火通明,两岸百姓纷纷围观,一时间江南大震,不少士绅暗中送来粮食犒劳大军,并愿意充当内应。

  凡事就怕比较,江南士绅在明朝享受众多优待,依然对明朝心存不满,等满清一来,才反过来怀恋明朝。

  清廷在政策上,拉拢辽东和北地官绅,并用抢来的土地,给北方一部分臣服的百姓一些实惠,取消三饷,分配明朝宗藩土地,收卖人心,但却打压江南士绅,使得东南士绅利益受损,因此剃发令后,江南反击才如此激烈。

  多铎为了渡过钱塘江,调集了众多船只进入浙江,使得本就不强的清军水师,兵力更加薄弱。

  赵铭率领船队,进入长江,沿途有士绅通风报信,水师一路横扫长江沿岸清军水寨和炮台。

  大军见了渡口就攻击,打下来就烧,打不下来,就用巨炮轰击,镇远号高大的身躯,侧舷轰鸣的火炮,让清军提前感受到了坚船利炮的厉害。

  一路上,大军鼓噪而行,似乎生怕清军不知道大军入江一般,而赵铭如此虚张声势,也让沿岸清军不敢轻易出战。

  江阴县城,被清军攻占后,因为清军屠城,所以城中已经没有百姓,只留下一个汛的清军驻守。

  这时长江沿岸,各城清军驻军,都收到了赵铭杀入长江的消息,不过清军却没有主动进剿,而是纷纷紧守城池。

  赵铭大军在江上,岸上清军拿他没办法,且赵铭一日陷崇明,显示明军战力不差,而各州府的清军,守卫城池有责,想的都是守住自己的防区,只要明军不攻自己,就万事大吉,主动去剿灭赵铭风险大,收益小,且清军不能下水,因此积极性不高。

  这时江阴城头,清军士卒,慌里慌张的爬上城墙,只见江面上,船只蔽江而来,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绿营兵们纷纷惊呼,是赵铁棍杀来了!

  赵铭早就放出消息,大兵临城,敢持兵器相抗者,城破杀无赦。

  清军把总和知县一合计,根本守不住,抵抗是死,弃城逃走满清又要杀人,于是干脆竖起白旗投降,命人打开了城门。

  船队在江阴城北靠岸,太平营的将士抬眼望向江阴城,看着篆刻着“江阴”二字的城楼上,三角黄龙旗被抛下,一杆明旗被竖起,不禁泪流满面。

  守城一百多清军,不战而降,赵铭带着一众士卒,重新进入江阴城,街道角落里,至今还有没收拾完的白骨,令众人又想起死守江阴的日子。

  太平营开进城中,将士们看着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心中百感交集:“快半年了,终于又杀回来了。”

  当下赵铭领人祭拜,江阴战死的亡魂,太平营士卒纷纷痛哭流涕,而就在这时,王得顺忽然来报,“将军,南面来了大股人,似乎是太湖义军。”

  (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月票,推荐,订阅。)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