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六章铤而走险_[双重生之]伴君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铤而走险

  今年的春耕国祭与往年有些许不同,不只是因为时常陪在皇帝陛下,身边的,从来没有缺席过一场春耕国祭的杜丞相此次没在京中,也是因为,那皇帝陛下又趁着丞相不在,开始可着劲的作妖了。

  李弘秉今年一点都不想去护国寺,事实上他每年对这件事都算的上是兴致缺缺,往年不过是因为有杜南陪在身边,他多少还能忍耐一下护国寺里的那些不打诳语的和尚们。

  然而在今年,向来与皇家井水不犯河水的道信主持来他宫里给他刷了那一通存在感之后,李弘秉反而越发的对着满口“阿弥陀佛”的和尚们厌烦起来,杜南不在,他索性一腔叛逆到底了。

  他一改历朝历代的传统,不再去护国寺为国祈福了,而是差钦天监的人选了快吉利的地方,择了个良辰吉日,开始大兴土木建起了祭天台。

  一干老臣们为这他这一时兴起的决定,在朝堂上吵得嘴皮子都快要磨吐露皮了。

  有识时务的忙着捧皇帝的臭脚拍马屁的,称他这一举动简直是满腔赤城,真龙之姿,祈福天下,注定是要天佑我大晏!

  也有脑子没转过弯来,不管不顾上折子骂他的,话语直白,死生不惧,说这西北之乱尚未平息,皇帝却在京城里大兴土木,简直是分不清主次!就差指着李弘秉的鼻子骂他昏君了。

  然而,站在风口浪尖上再次挑起事端的李弘秉,对于这些或夸赞或指责的折子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心绪起伏。

  他既没有在国家战乱之时大修豪华陵墓,也没有在将士们都在吹风饮沙的时候声色犬马,更没有在他的士兵们马革裹尸的时候管弦丝竹,怎么就成了个一文不值的昏君了。

  李弘秉向来脸皮厚,如今朝堂天下皆握在他手中,更是称得上目中无人。

  老臣们上的折子一封封石沉大海,总算是也体会了一把当年杜丞相被皇帝陛下针对的时候,如坐针毡的焦虑。

  就在最偏激死板的礼部尚书宋寒濯宋大人就要忍不住在朝堂上“血溅盘龙柱”,拼死给皇帝陛下谏个言的时候,一则消息适时的传来,霎时间堵住了这满堂朝臣的悠悠之口。

  那则消息,便是一城又一城,千山万水之后传回京城来的西北捷报。

  西北诸军大败突骑,近五十年内,突骑再无一战之力。主帅杜南亲自夸下海口,此战,至少可保大晏北疆近百年太平。

  这下好了,这祭天台还真是不建都不行了。哪怕不是为了满足皇帝陛下不去护国寺斋戒的私心,为了那些战场上马革裹尸甚至尸首都不一定回得来的将士们,这天下都得祭一祭了。

  可本来该为这件事高兴的不得了的皇帝陛下,却没什么好脸色。

  李弘秉从收到这封折子开始,脸上就没再出现过什么笑容,别说是笑容,皇帝陛下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