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0章 陕北人为了争兵额挤破头_振奋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里八村符合招兵条件的年轻人们几乎都赶了过来,哪场景比过年唱大戏都热闹。

  麻老五带着自家儿子使劲往人群里挤,挤了半天人群是纹丝不动,就像是在挤一块生铁一样。眼瞅着就要到中午了,今天看样子又是白忙活。

  “老五、你还没挤进去啊?”同村的邻居王七大汗淋漓的从人群中挤了出来,他好像是已经报上名了。

  “老七、你给娃报上名了?”

  “哪那么容易!我看前边人多,今天没啥情况,准备明天再说。”

  “这样啊!你看了招兵公告没?今年咱们县的招兵名额是多少?”

  “四百七十个兵额!”

  “这么少?这比去年还少了四五十个哪!朝廷这是怎么了,年年往下减名额?”

  “天下太平了,自然就用不上那么多兵员了。往后肯定是一年比少,这又不是前些年国难的时候。”

  “是啊,那些年当兵多容易!现在想想就老后悔了,你说咱们年轻的时候去投兴平王爷的军多好,现在少说也是个少将了吧?”民间关于李振新的称呼十分庞杂,延川一带一般都称他为虎威将爷,而延安府等陕北其它府县则称他为兴平王爷,到了整个陕西又成了定西王爷,全国其它省份的一般情况下叫他总裁老爷。

  “你就别吹了,还少将哪、顶多是个尉官。”

  “尉官就尉官吧,总比现在还是平头百姓好。早年间从咱们这一带出去的人,现在个顶个都出息了,也就咱们这些剩下的人活的窝窝囊囊。”

  “这能怪谁?你记得没?哪几年一听说要招兵,你爹和我爹就把咱们往山上赶,生怕咱们跑过去报名,现在好了,娃娃们连个兵额都争不上。”

  这世间没有后悔药可吃,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当年的哪一批从军青年的事迹,往后估计很难被复制和实现。他们中有人血撒疆场、有人身残体缺,当然也有人功成名就。无论是逝去的人、还是活下来的人,都享有着莫大的荣耀和现实利益,这是他们该得的,其它没有那份勇气去承担的人只能在平庸的生活中羡慕和向往。

  陕北人在目前明军序列中拥有着非常特殊的地位,近八成的高级将领、差不多一半的中低级军官都和这里有关系。这自然造就了一大批军事新贵,在延安一带不管是谁家,都会有在军队做军官的亲戚故旧。他们的成功,刺激着其他人更希望自家子弟去军营搏个出身,这就是身边有榜样的影响。在陕北上大学都没参军入伍有吸引力,孩子们一到年龄,首先会领到招兵点报名。

  陕北人巨大的参军热潮,对李振新和吴贞毓等大佬来说,可不全是好事。军队是国家的军队,不是一省一地的军队,一个地方兵员比例过高并不是好事,会带来很多管控上的问题。但是也不能完全推行平均化的招兵策略,各个地方的兵源素质不一样,谁也不能否认陕北出来的兵就是更适合目前明军的体系。再说人家最艰苦的时候都把子弟送来参军,现在条件好了,又不要人家了,这不是卸磨杀驴吗?因此每年招兵的时候,给陕北分多少名额就是个十分令人头疼的事!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