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5章 京城不宜多建大学_振奋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洋大学新建,李振新倾注了很多心血。这是第一所与国际大接轨的大学,办的好会对大明本身的学术体系产生巨大的补充作用。

  初步计划先设置五个学科专业,航海学、西学、海船制造学、译员科、博物科。教师是中外各占一半,大明这边还是能找到一些对西学有涉猎的人士,一些在东亚地区流浪的外国人,基本上也会说汉语,直接聘请过来就能用。

  大学聘请教员的公告一贴出来,就有三四十号欧洲人跑过来应聘。主要以传教士和流浪雇佣兵为主,经过面试李振新留了二十多个。剩下的人也没有直接打发走,而是给他们提供了到港口还有海事衙门工作的机会,主要目的是为了千金买骨。

  这些人,李振新专门接见了一下。主要是的看看他们的水平到底怎么样,经过面试发现,水平还能凑合,不过短板明显。比如在海船制造这方面,就很难找到相应的人才,在学术方面同样没有啥有建树的人才。

  造船是高端技术,目前欧洲各国都进行着技术封锁,很难通过正常渠道获得人才。这就于大明这边,将蒸汽机制造技术等一些高端技术进行封锁一样。

  费尔南多是一名葡萄牙籍的海员,前些年跟随海船到了澳门。他所受雇的海船被海盗给抢了,没法回到欧洲去。没办法,就只能流落到澳门讨生活。

  澳门的生活并不如意,因为他没有专业技能。唯一的强项就是当水手,这技术在澳门没啥用。最后只能受雇于一些商人当帮闲。

  所谓帮闲就是跟着商人满地儿去采购东西,给人家当佣人,还没有固定工资。一般情况下是商人给他们提供食宿,到了地方上除了帮商人做买卖以外,他可以自己带点东西进行贩卖,赚的差价就是他的收益。

  这种买卖最多也就糊个口,跟着别人的商队,你能带多少东西?混迹了几年,依然没有攒够能回欧洲的路费,费尔南多觉得自己很失败。

  前不久有趟从澳门发往北方天津港的商船,有个商人招帮闲,费尔南多急忙应聘跟着他北上。这几年大明北方的好货很多,贩卖所谓明国陕货的生意利润不错。听说北方的天津港,已经被掌控明国陕西的一位将军从鞑靼人手中夺了回来。从那个港口可以直接买到陕西货,会比通过其它渠道便宜不少,这就是费尔南多乐意北上的主要原因。

  从澳门到天津,这一路上并不太平。广东沿海有不少海贼,到了大员海峡,倒是很平静。不过要给郑一宽交一笔不菲的过路费,买通行旗。郑一宽势力,在整个远东范围内,都没有对手,强大的西班牙海军、以及荷兰海军被他的船队打的不敢在这一带露头,他们想要在这一带做生意,也得乖乖交保护费。

  过了大员海峡、就又不太平了。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