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九章 春闱开始_李佑的大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佑可以将那里给自己的师兄,也说明了李佑对自己的宠溺。

  看到权芷溪开心,李佑也是微微的笑道:“这有什么好谢的,他们是你的师兄,也是我的师兄,老师不在,我自然要照料。

  好了...我们先去坊门前吧,不要母妃来了,怠慢了母妃。”

  “嗯...!”权芷溪开心的连连点头。

  在唐朝科举已经开始了,不过,你想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具备“生徒”或“乡贡”的身份。

  想获得生徒的资格,只有一种路径。

  那就是必须在中央官学学习,而且通过学校的毕业考试。

  所谓中央官学,包括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六大高等学府,统称“六学”。国子学是唐朝的最高学府,堪比北大或清华,至于太学和四门学,堪比浙大、复旦等大学。

  其余的三个,算是最高级别的专科学校。

  每个学校都是有招生门槛的。比如,您想上国子学,您老爹至少是朝廷三品官员,想上太学或四门学,老爹至少是五品官员。

  所以说唐朝的科举还不是十分的公平,世家阀门还是多一些便利的。

  而乡贡的身份,就不是毕业那么简单了,如果你家境贫寒,凿壁借光、燃薪读书十余载,最终自学成材,可以找县里报名,参加州、县举办的选拔考试,它们统称为“解试”。

  在县里,主持考试的官员是县尉。如果有可能,尽量巴结好这位大哥,不管您考试成绩如何,是否推送到州里进行复试,完全是县尉的一句话。

  在州里,主持考试的官员是司功参军。州级考试一般在八、九月进行,也叫“秋闱”。考试结束之后,州里会给合格的学生颁发“解状”。

  从此时开始,您的身份就变成了“乡贡”,也叫举子。

  大唐最难考的是什么...很多人也许会说秀才,嘿嘿...这你就错了,回到唐朝,您会发现考试的科目五花八门: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掰着您的十根手指头,至少能数五轮。

  没错,就是有五十几种考试科目。

  明朝和清朝,一个村里就有好几个秀才,他们是读书人最低级别的称号啊。

  但是在唐朝,秀才科堪称魔鬼科目,已经难出了天际。

  武德年间,朝廷就设了秀才科,可每年录取的人数通常是这样的:前年是零,去年是零,今年还是零。关键是,皇帝和朝臣都知道,明年可能还是零。有时候,某位大神横空出世,可能会破了零鸡蛋的记录。

  在读书人的圈子里,秀才就是最高等级的称号,只能拿来膜拜。如果您考中了秀才,完全可以学螃蟹横着走路。有谁敢不服气,您只需要问一句:你牛,那你去考个秀才看看呀?别人肯定立马闭嘴。

  您别不信,看看进士科,每年都会录取几十名,而录取的秀才要么是零,要么是一,最多为二。在唐朝的官方记录里,李渊钦定了6名秀才,李世民钦定了22名秀才,唐高宗李治钦定了1名秀才。什么叫凤毛麟角,秀才就是!

  很多举子一般都会考简单的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但是这些科不被重视,你考出来,成了进士都不一定能做官。

  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

  只是这一次的大唐春闱,可没有这么简单...暗流涌动,甚至牵扯到了很多人。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