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章 倭地生计_唐朝工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起过,能跟武汉的张公攀上关系,说是甚么‘女编修’来着?是给张公做小的?”

  “哪个张公?”

  “江汉观察使啊,就张老哥家的族长。”

  “那岂不是江阴人?”

  “这不是废话……”

  没头没脑地在那里聊着,雇佣兵的日子就是这样有一搭没一搭。整个和泉山南,随处可见这些漫无目的,又到处作战的雇佣兵。

  只是和常人想象的不同,倭人早先见了他们,只会惧怕。等到后来,虽然还是惧怕,却是不少倭人跟着佣兵的队伍厮混。

  营寨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中,有不少东西,对倭人而言,都是相当不错的好货色。

  而且因为雇佣兵普遍“有钱”,倭地能够消遣的东西又不多,横竖就那两样比较原始的消遣方式。

  所以跟着佣兵队伍的倭人中,做皮肉生意的为主,也有跑腿、帮闲之类,但大多也是掮客,帮本地妓女们寻找客户。

  除此之外,也有头脑好的本地商人,把许多收来的山货,自家种植的蔬菜,都拿来佣兵营地售卖。赚头相当不错,很是诞生了一批依靠佣兵团体而成长起来的本地商人。

  不过这些商人想要做大,却又千难万难,到了一定规模,没有佣兵势力或者唐朝行会的扶持,就完全做不下去。

  而且竞争极其激烈,光靠佣兵势力的纯粹消费,是不可能真的做大做强。肯定是要通过佣兵势力,做到更深一层的利润。

  比如说奴隶贸易,最早诞生的一批大型倭地本土奴隶贸易商,就是一些中小型领主,以及生活在山区的土王。

  扶桑小朝廷的控制力是很虚的,“皇权”到底层,隔了不知道多少层次级单位。至于大部分山区,更是和唐朝传统的羁縻州县类似。山中部落酋长完全就是自治的,而且大部分山区部落,根本无法和扶桑小朝廷的官方进行沟通。

  文字、语言上的交流,基本不存在。

  直到唐军的到来,通过暴力手段,这才粉碎和摧毁了大部分控制区的部落自治状况。

  从中也诞生了最早的仆从军,以及最早的本土奴隶贸易商。

  有些脑子灵光的雇佣兵,凭借一些关系,娶了某些部落酋长的女儿之后,就“借壳上市”,顺利完成“鸠占鹊巢”的把戏,摇身一变,就成了倭地土著的“利益代表”。

  所以有些荒诞的情况就是,当开启新的一轮奴隶竞拍时候,本土商人和唐朝商人的竞价代表,搞不好还是老乡。

  世人都说武汉是“地上魔都”,但实际上,贞观朝的扶桑各地,才是真正的群魔乱舞,各种妖魔鬼怪横行,很多事情,在“中国”都是闻所未闻。

  “扶桑地”的有识之士都知道“大势已去”,原本也没有什么忠于“扶桑”君王的坚持,于是纷纷凭借各家早期在“遣唐使”中的关系,迅速投靠隐藏在“扶桑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