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七章 狗命不同_唐朝工科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带,敦煌宫的“治安战”意味极浓,乔师望和郭孝恪签发的行动命令,有一段时期,基本每一次行动都要带上优良军犬。

  于是连续数年,军犬的需求量都是倍增式增加。哪怕一度出现过粮食压力,但最终还是保证了军犬增量。

  到贞观二十二年的时候,为了经略河中,专门为河中准备的两类军犬,总数量就超过了三千。

  一个月的开销,不比养一个军的地方府兵要少。如果把采买总成本都折算进去,一军两千五百人的费用,还真未必比得上三千条狗。

  一条土狗是不值钱的,但一条猎犬的价钱,就能上到十贯到三十贯。一条能听懂命令训练有素的猎犬,身价都是最少两条突厥敦马起。

  兵部采买的猎犬,想要拿到军犬资格,标准更高。

  当然这其中自然有掮客人为抬高价钱的缘故,窦氏从一条军犬身上,仅仅是采买价格,最高吃过五十贯的回扣。

  也就是说,仅仅是回扣,就是万贯的买卖。

  而除此之外,原本武汉并不怎么愿意推动的军犬专用口粮,到窦氏这里,就硬生生地在极个别地方“试运行”。

  即便只是“试点”,假假的也有五百条狗,专用口粮的价钱如何,用马眼想也知道其中的猫腻。

  借着帝国扩张的东风,窦氏玩狗算是玩出了花样,武汉虽然也从中获利,但能吃着香喷喷脆皮狗肉的,终究还是窦氏。

  而民间根本不知道,堂堂窦氏,居然靠狗赚钱……

  若非条件不如武汉,窦氏原本还想甩开武汉来单干。只是窦氏的资源,到底不如武汉,武汉想要什么狗都能弄到。针对各类型的犬种定向选育培养,也有一贯以来的专用人才。

  窦氏即便有数百年玩狗的经验,但只是专精“皇家猎犬”,跟武汉这种底子厚实人面广什么都能玩的“怪物”还是不能比。

  “今年派出去多少条小狗?”

  “已经破了三万,好兆头。”

  江汉观察使府有专门的“生产司”衙门,以往产妇生产之后,官府会送一只狗或者一只羊。

  一开始羊比狗好,但后来羊和狗都差不多,于是选择权就交给了产妇家人。

  这几年因为生活条件大大提高,养狗就成了主流,愿意选狗的就是多数。一年自然生产的新生儿大概三四万,入夏就破三万,这说明在武汉出生的婴儿,已经有三万。

  尽管和以往不同,如今在武汉生产的产妇,未必就是武汉人,很有可能是从成都来的,也有可能是从襄州来的,甚至还有从广州来的。

  没有别的原因,实在是在武汉生产的存活率更高。

  有条件的,都愿意去大城市的大医院。

  更何况,全国真正有医院的大都会,拢共只有三个,哪怕是苏杭淮扬,也没有武汉这么齐备。

  “居然有三万?”

  “有不少都是外地来的,也领了狗。”

  面对张德的疑问,“生产司”的人解释了一下。

  “这不合规矩吧。”

  “都是掏钱买的,算是求个安心。”

  老张先是一愣,随后才明白过来,这大概是产妇家人塞给武汉的“红包”,只不过换成了买狗这个形式。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