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民主义渊源小考】三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_守不住的秘密_守住秘密真的好难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演说,进一步将“三大主义”概括为三个革命: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民族革命就是要革“夺汉人政权、灭汉人国家”的满洲统治者的命。孙中山当时还是从种族观点来理解民族问题的。他说:“那民族主义,却不必要什么研究才会晓得的。譬如一个人,见着父母总是认得,决不会把它当作路人,也决不会把路人当作父母;民族主义也是这样,这是从种性发出来,人人都是一样的。满洲入关到如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我们汉人就是小孩子,见着满人也是认得,总不会把来当作汉人。这就是民族主义的根本。

  孙中山在回顾中国的社会情况时指出,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延续了1000多年尚未推倒,现在仍受满族封建统治者逼迫,所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两大旗帜必须立即举起,一时也不能延缓。政治革命就是要推翻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国政府。孙中山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

  社会革命就是要解决随着文明进步发展起来的贫富差距的社会问题。孙中山指出,文明越发达,社会问题越严重“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13],到时候,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酿成革命。故“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

  孙中山非常关注土地问题,他考察了欧美和中国的土地问题,认为欧美文明进步,地价日涨造成严重的贫富不均,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之地价也将日趋高涨,“将来富者日富,贫者日贫,十年之后,社会问题便一天紧似一天了”,“眼前忽略,到日后却不可收拾。故此,今日要个解决的法子,这是我们同志应该留意的”。

  直到1906年,孙中山虽然提出了“三大主义”,也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进行了初步的理论阐释。但“三民主义”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三民主义”这一称谓也未被世人所认可。事实上,“三民主义”的说法,并非孙中山手创,而是由国民党元老冯自由提出。1905年香港《中国日报》代理《民报》西南各省及南洋各埠销售业务,冯自由时任《中国日报》社长,在广告上登载“提倡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一语时深感冗长不便,乃简称“三民主义”以代替“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16]。

  1906年2月,《中国日报》及《有所谓报》联合香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