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二十六章 东岸人的美洲 四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岸边遍布野生椰树林而得名)的小河中,寿道士并没有发现太多的水生动物,大概是因为此时这条河正处于淡季枯水期的缘故吧。经过两个多月持续不断的观察,寿道士发现这条河平日里的水位并不高,大概只有一米五的样子;即使是连续下几天雨,河床内的水位顶多也就攀升到一米八多一点的样子,看起来椰树溪除了水流湍急一些以外,并没有太多令人感到可怕之处。

  不过寿道士却没有感到一丝一毫的轻松。因为他很清楚,旱季的安齐拉纳纳月均降水量往往才10-30毫米,但是一旦雨季来临,月降水量会迅速攀升到接近200毫米,最高峰时甚至能达到350-400毫米。这样恐怖的降水量,上游地带的山里必定会形成洪灾,而喀斯特地形的地表往往蓄不住水,这些恐怖的水量只会顺着河道奔腾而下,一个不好就会冲出河道,给河道两岸地区造成灾难。

  面对这样的情况,寿道士在盘算了如今手头的物资和人手后,觉得还是能够趁着如今的有利天气好好将这条小河改造一下,最好是能将其挖深、挖宽,改造出一个小型人工水库出来,增加其蓄水能力。

  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裴索宁和凯尔两人的一致支持。尤其是裴索宁,他觉得这个人工水库的意义非常大,首先是它的存在使得人们可以将雨季时丰沛的水量更多地存留下来。要知道,雨季往往只有短短的四五个月,而全年绝大部分的降水量都集中在这几个月内。如果任由这些宝贵的淡水资源顺着河道流进海里,那将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而且,在裴索宁的盘算中,将来殖民地这边还要开垦田地、种植水稻,以供应殖民地居民们的生活所需。而水稻的生长期则是需要大量水资源的,如果有了这个水库,那到时候就可以依托水库修建起一系列的灌溉设施。有了充足的灌溉设施后,再凭着这边得天独厚的气候,种植水稻做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完全不成问题,那样粮食问题就基本解决掉了。

  将自己的想法与另外两人一交流后,大家都觉得这座水库无论从防洪泄洪、还是农田灌溉的角度来说还真是不得不修了呢。

  计议得定后,几人便开始了分工协作。裴索宁开始督促砖窑那边日夜开工,争取生产出更多的砖头出来,以供应修建水库所需;而凯尔上士则组织人手开挖河道、修建泥坝、引流河水;而寿道士则带着最多的人手开始拓宽、加深原有的河道,以增加其蓄水量,重要的地段更是用红砖水泥修砌,以确保工程质量。

  由于已经有接近五分之一的奴隶丧失了劳动能力,因此就连许多监工和陆军士兵都加入了工作。工作异常辛苦,每个人身上都是烂泥,跟个泥猴似的。而且,时不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