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零六章 另一个战场(四)_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机合适的话,突入港内也未尝不可。

  ……

  曾经担任过驻阿育他亚外交使节的佩罗·瓦兹·塞凯拉已经在澳门这座城市住了很多年了,在常年往返于澳门的10-11艘葡萄牙商船中,两艘最大的就是他所经营的,这似乎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他的实力。

  每年大部分时候他都在澳门与明国商人进行贸易,收购各类紧俏货物,此外还会每年一次前往广州城外的海珠岛,与当地的商人进行贸易。买的中国货物并不是运回欧洲销售,而是就近销售到附近其他葡萄牙人的控制区,比如在南边帝汶、古邦、弗洛勒斯地区殖民的安东尼奥·德·奥尔内家族、弗朗西斯科·维埃拉·德·菲盖雷多家族,比如在索洛岛上进行殖民活动的马特乌斯·达·科斯塔家族,再比如在孟加拉湾西部经营的曼努埃尔·特谢拉·平托家族等等。

  他们有时候甚至还会满载货物去巴达维亚或者万丹贸易,满载茶叶、丝绸、锌的船只抵达巴达维亚后,从那里买入胡椒、锡、铅,有时候还会顺路在帝汶岛买入檀香木,最后再运回澳门,或由本地销售,或交给中国代理上销售,以快速获取利润。

  这些生意的规模非常庞大,以至于整个澳门城在17世纪40年代初时竟然有了四万居民,其中约两万是葡萄牙人或具有葡萄牙血统的人,令人极为惊讶——要知道,葡萄牙人在非洲的殖民据点一般就只有几百人到上千人不等,巴西总共也不错才十万人,印度也很有限,但澳门却足足有两万白人及其后裔,不得不令人震惊。

  不过后来澳门经历了一次严重的饥荒,人口数量大减——减的多是居住在澳门的明人——直到近些年才有所恢复。但饶是如此,澳门人口大概还在两三万的样子,一大半是白人或混血白人,力量还是相当强劲的,而这显然也是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度组织十四艘战舰或武装商船围攻澳门,却没能攻下的原因所在。不知道这次换了东岸人前来,效果如何。

  塞凯拉此时当然料想不到会有人在打澳门的主意,事实上在十天前碇泊于潭仔岛的商船就已大部出航前往南边了,此时留在港口的,仅仅只有两艘因故修理没来得及走的船只罢了——好吧,其中一艘就是塞凯拉先生的,船舱里满载了茶叶、瓷器和绸缎,总价值足足超过六万比索——这样冷清的澳门,确实提不起任何人的兴致。

  不过,在1660年11月1日这一天的清晨,一艘从浓雾中突然出现的船只缓缓开进了潭仔碇泊所,然后在葡萄牙人目瞪口呆的目光中将船身横起,用接近20门侧舷火炮朝岸边的两座炮台狠狠地开起了火。跟在这艘战舰身后的还有四艘专业战舰,分别是两艘风帆护卫炮舰和两艘快速巡航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