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八节 断后(下)_伐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撤兵的时候我跟在后面抓俘虏就是了。”邓名虽然有三万五千训练有素、士气饱满,甚至积极愿意参战的民夫,但他口袋里没钱,所以主动退而求其次,只想着取得一个有限的胜利而不追究全歼李国英的部队:“等李国英逃跑,我就在后面跟着,把他的无甲兵都抓走后,他的披甲迟早也要丢盔弃甲地逃亡。”

  “可是!”袁宗弟这才想起来,邓名和他以及其他夔东众将不同,成都的政治模式和其他军阀也大不相同,邓名没有说一不二的权利,而是要和治下的百姓讨价还价――现在他们都是士人了,地位比明末的百姓地位还高,可不是军屯里那种随便揉捏的农奴兵。

  “可是如果邓提督不紧逼上去的话,李国英最后很可能只把辅兵扔下就跑了,”袁宗弟听明白了邓名的难处,但却没法同意对方的战略:“最后披甲兵多半能逃走,就算他们把盔甲扔下一部分,人可是都能跑了。”

  在袁宗弟看来,辅兵这种夫子是要多少有多少,披甲兵才是关键,如果不消灭对方忠心耿耿、富有战斗力的披甲部队,那对方元气就还在,下次再从山西、陕西征发一批夫子来就实力尽复。袁宗弟的价值观也是这个时代的普遍看法,辅兵在谁手下都是效力,胆小怯懦,平时在军屯干苦力,战时给战兵背盔甲,消耗的不过是鞭子罢了。

  “我不这么看,我觉得这些辅兵更重要,关键是人多啊。”但邓名的价值取向和袁宗弟完全不同,对方的战兵吸收入成都体系相对困难,将领、军官、亲兵、战兵的忠诚链条强劲有力,为了消化俘虏的那两千山西披甲,邓名不得不善待他们的将领,袁象也需要额外拿出资源来笼络军官们;可无甲兵就容易得多了,他们庞大的数量对成都的生产也有更大的帮助。

  袁宗弟和邓名完全谈不到一块去。

  此时李国英依然没有答应王明德他们的请战要求

  ,他很清楚这帮人心里打着什么算盘。就算从李国英的角度看,如果靠牺牲没有战斗力的夫子能换取披甲兵的安全,也是一笔很合算的买卖,但关键在于李国英觉得这有损朝廷的尊严,古人不是有句话么?叫“汉贼不两立”,现在李国英是官兵,是朝廷的总督,他打心眼里不愿意手下去和邓名进行什么交易。

  但如果意气用事的话,李国英又担心最后的结果就是披甲兵严重损失,无论是山西绿营还是川陕绿营的披甲,可都是战士,一条命抵得上十几个征发来的民夫。而且由于陷入险境,李国英知道自己的威信也受到了影响,他先是断定邓名无法及时动员大军来救,然后又误判邓名只有两万多人挡不住清军全线突围,这恐怕都会导致将领们心怀不满,至于孙思克胡乱指挥一通后自行逃走―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