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一章 夺门之变(下)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祁镇就这样又重新取得了皇位。

  朱祁镇重新坐上皇位时,朱祁钰正在乾清宫西暖阁梳洗,准备临朝,突然听到前面撞钟擂鼓,立即问左右:“莫非是于谦不成?”意思是问是不是于谦谋反篡位了。左右惊愕万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片刻后,宦官兴安回奏说是太上皇复位,朱祁钰连说:“好,好,好。”然后喘了几口气,重新回到床上,面朝墙壁睡下。

  这场政变,石亨等人是谋定而后动,搞定了方方面面,而景泰帝,却一无所知。景泰帝不知道,于谦自然就更不知道了。当于谦等人走上朝堂,准备议立太子事时,看到登在皇位上的人是太上皇。如果坐在皇位上的人是石亨或者曹吉祥,于谦当然还可以调兵平叛。可是,坐在皇位上的是太上皇,又得到了孙太后的支持,于谦以一个外臣再挣扎,恐怕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了。英宗复辟,意味着于谦必死。

  事实上,英宗知道于谦是君子,是一心为社稷者,不忍杀他。

  只是有人提醒:于谦不死,您复辟就没有名分。

  徐有贞提议杀掉于谦,朱祁镇开始还假惺惺地说:“谦实有功”,表示承认于谦的功劳。徐有贞提醒他说:如果认可于谦,就等于承认了朱祁钰合法,如果朱祁钰合法,那咱们又是夺门,又是复辟,不就师出无名了吗?朱祁镇点头:于谦必杀。明知于谦有功无过,还加以杀害,朱祁镇总是把自己的私欲置于国家民族利益和公道正义之上。

  杀人总要有个罪名吧?给于谦找罪名还真难,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于谦符合儒家的一切标准,基本是个完人。找不着?找不着不找了,给他安个“意欲”的罪名,虽然你还没犯罪,但你想要犯罪。历史真是惊人相似,当年秦桧杀害岳飞的时候,找不到罪名,用的是“莫须有”(可能有、也许有、不一定有)三个字做借口,当真是“意欲岂殊三字狱,英雄遗恨总相同”。

  杀于谦是为自己的行动正言,在古代皇帝永远没错,因此每次造反都要把过错推在大臣身上,于谦是朱祁钰的重臣,又是推举朱祁钰做皇帝的主要人,自然要杀他。

  于谦不是那种为了保住自己就任凭天下大乱的人,要不然北京保卫战他也不会站出来了。就是可惜了于谦,本来的剧本应该是遇明主,做名臣,结果搭上朱祁镇这么一个皇帝。朱祁镇不是什么好皇帝,这是后世公认的,但他废除了千年以来的殉葬制,这点还是不错的。历史总结一点,朱祁镇不是个好皇帝,是个好人。朱祁钰是个好皇帝,也是个好人。

  大明皇城崇文门外,于谦反绑着双手跪在刑场上。大臣们还在朝堂上激情互喷,唯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