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二章 济宁州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兴盛,其重要性要高于兖州,但因为鲁藩在兖州,其政治上的地位仍还没有发生转变。如果没有明朝朱姓的王封在兖州,济宁会有很大概率会一直延续元朝时期的格局走下去的话,由济宁一直管辖兖州。

  虽然此时的济宁为州治,可是靠着大运河成为南北水陆要冲,漕舟必经之地,是明朝在山东的著名大都市,南北都会,萃四方货物,率非其地所出,岁贡诸方物,往往购觅旁郡。东南纫绮,西安北裘褐,皆萃于此。本地城市居民达五万,加上四方商人数倍于此,城市常住人口超过数十万,这是个不得了的数字,要知道当时江西九江城人口二万都不到。

  连日的船上生活,憋屈的很,既然船行至此,难得来到繁华的济宁,不光是章子俊想好好放松,连长年生活在船上的船老大一家,也憋不住想在济宁多停留几日调节一下心情了。

  商船自有商埠,客船也有专门的码头,更多的是一些商家、官宦人家的私人码头,比如粮船专门有米市码头,茶叶、草药有医馆一条街,丝绸缎面有布市坊码头,章子俊的船属于客船,可以通过小府河,进入内城停泊。

  哎呀呀果然是繁华,光济宁的城墙就不一般,有东西南北门,并且有内外门之分,是双重门。南门,“宣阜门”;北门,“宗翰门”;东门,“绥华门”;西门,“萃城门”。四门左右的瓮城又各建一小门,就是这小门也相当于一般县城的城门了,可驾马车通过,以南门的东南门最大。城门,都是内木外用铁皮包裹着,并用每枚重八两的圆头铁钉,按横九竖十三排列铆钉在每扇门上。另外,在“东门迤南”,还有“水门、铁窗”,并筑有“四门马道”于每座城门内两侧各一条。由于该城,是按“八卦”的序列建造的,所以四个门的结构也是很讲究的。

  在城内有三坐地标建筑,地势最高处的铁塔寺。南城门楼之上有木塔,大石桥边上的石塔,称为济宁三塔。

  流经城内的还有三条河流分别是小洸河、小府河和任城河。

  水运的便利,带动了商贸的繁荣,因曲阜距济宁近在咫尺,所以在城中书院林立,学社遍地,来自全国各路商贸会馆都设有专供家乡读书人的歇脚之地,就因为曲阜,每年来到济宁的文人墨客、秀才大儒乌泱泱地,有些人就在当地安家了,美其名距圣人左侧,读圣贤之书。所以历来文风鼎盛。这就催生了当地吃喝游玩行业空前发展,想想明朝读书人的尿性就知道。

  这一次章子俊正赶上孔府祭祀,所以来济宁的全国学子途经赶考的考生,还有游学在外的秀才特别多,因为济宁是大运河最大的集散地,这些赶来的“圣人学生”都是先坐船到达济宁后转陆路赶往曲阜。每年一小祭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