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_大明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番,必有收获。不瞒韦大人啊,炼铁、造玻璃离不开煤啊,等本府的铁产量多了,就能营造高楼大厦了,这些煤又不在本府辖地内,只能看着,不能开采,所以本府有意给韦大人这份财路,不管韦大人跟你舅舅用什么办法挖出来,也不管用什么办法运过来,本府照单全收。家里有矿,吃喝不愁,不能犹豫,该出手时就出手啊……。”

  正当两个人说的起劲,又来一位,原来是通判盛弥,这一阵子,可把这位离致仕没几天的盛弥愁坏了,原因是面对大半年来衙门里的薪水实在是可观,要是致仕回家,就什么也没有了,到了这一份年纪,就想要在任内多捞点银子,好度养晚年啊,加上儿孙满堂,开销也大,今天来到后衙,就是要跟知府大人讨要点好处。

  可是没等盛弥开口,知府大人就问了:“盛大人来的正好,想必朝廷给大人的致仕文书也快来了,如果盛大人还想留在庐州的话,本府到是想聘请盛大人在庐州书院做教授,薪金每月纹银八两,加上致仕后朝廷发放的粟米,可安享快乐是没问题了。如何?”

  盛弥一听,立马说道:“知府大人此话当真?”

  要知道,此时一般的私塾教书先生,每月薪水只是二两纹银,大一点的私塾是三两纹银,章子俊所说的庐州书院当然要比那些私塾高大上一点,能开出八两纹银出来,当然把盛弥笑的见牙不见脸了。

  可问题是目前这个庐州书院还在规划图上,就在南熏门往西一点的地方,地块是划定了,可是连一块砖也没有,这就是说,是让盛弥去负责营造,等建成后才能做教授,在盛弥想来,这大半年来,都在营造房屋,建个书院也没什么,还能摊上个书院创始人,往后在庐州书院记上一笔自己的名号。

  章子俊说道:“对对,对,等书院建成,必定在书院内立碑,刻上书院初创都有那些大儒文士。”

  在不知不觉中三位通判全部有了自己的工作,这些工作自己是不能出面的,就让自家人或是族内的人员担任,或是开办商行,到处采买。比如吴蕴中目前就让几位大伯的儿子到处去贩运原木运往庐州。王芿峤干脆让自己的族亲打铁的打铁、编芦席、烧石灰、挖河沙、开石料、烧砖瓦,俨然成了一个建材供应商。而同知祝浩铭成了一位包工头,专门招收民工,建造房屋,也不知怎么的,跟王芿峤还配合的很默契。

  曹衡被李胜招来,在庐州已经二个月了,在这些日子里几乎跑遍了庐州所有地方,主要是考察,如果“钱庄”能专为购房借贷,有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按章子俊的说法就是开一个“钱庄”专门为购房者发放贷款,叫做“抵押贷款”,对于贷款购房的利率不用太高,而贷款银子只能用于购房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