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1章 农忙假_重回60年代不遗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一到来的时候,学校放了农忙假。

  麦子已经收好了,有了鸡粪和猪粪等肥料的加成,今年麦子亩产比去年要好了一些,从250斤上升到了300斤左右。

  这让接下来的重大的扒苞米的活动得到了一丝加持,队员们显得比较亢奋,多收粮食,哪怕一斗都能是好的。

  这辈的人,哪怕到后来吃喝不愁的时候也非常珍惜粮食,吃饭的时候哪怕掉落一粒米,也会下意识的捡起来送进嘴里。

  这种行为让他们儿辈或者孙辈的人看到往往以不卫生、不健康、习惯不好之类的理由嫌弃,但他们却从未尝过挨饿的滋味。

  就像有个叫三土剑的人,在戴口罩的日子里被限制出门,家里只剩5个土豆的时候,每天都要奢侈的吃掉一个,到了第三天的时候,就减少到每天半个了。

  甚至他连茶水都不敢喝,因为茶水喝完了会饿。

  直到一周后可以接受外送物资才解救了他的狗命。

  自那之后,他的碗里再也没有撒落过一粒米。

  这个时间的人也是以一样,去年的粮食多了那么三五斗,他们谁也没舍得拿去卖掉。

  吃不饱的日子让他们养成了囤货的习惯,囤能囤的一切,米面粮油自不多说,就连柴禾都是家家搞了一大垛,那么多足够烧一年的,甚至平时也会积极积攒,就连村里的路好像都窄了好多。

  今年的秋收,不但有平时鸡蛋的加成,大队还杀了两头猪分掉了。

  整个秋收累归累,但是人却基本没脱一层皮那样明显瘦下来,反而经过年初开始的鸡蛋补、夏天的小龙虾补,再加上下了点雨山上的蘑菇一茬接一茬,原本瘦俏枯黄的队员们仿佛焕发了新生。

  一个个眼睛亮晶晶,就连上学的娃娃们头上的毛都乌黑油亮了起来。

  玉米收割也仅用了两天就全部收了起来,亩产估计会比往年多上那么三五十斤。

  这产量提不上去,除了水肥的原因外,更直接的原因就是种子的问题。

  所以李厚钦侍弄的那二亩种田就倍受期待。

  这二亩地收割时候引起了不少的队员们的围观,毕竟这里有种田的事儿瞒也瞒不住。

  几十个壮劳力一溜烟的割过去,玉米秆就躺在了地里,随后扒苞米的男女老少随后跟上,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活了。

  这也算是全大队有史以来收割最快的玉米地了。

  随后就是过秤,两亩地玉米整整收获了2400斤,这让一众老少都张大了嘴,虽然看上去这棒子挺大的,但没想到的是几乎比外面大田玉米多了整一倍。

  要是都种上这种玉米,那再也不愁吃不饱饭了,有好事者都张罗着去大队拿打鼓和嚓现场表演个过年了。

  爷爷及时的喊住了大伙,费了老大劲让大家安静下来。

  “大家伙儿听我说几句!

  首先,这个亩产量出乎了我们的预料,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