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章 开始_回到明朝做千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天的误差约为十分钟左右。

  当然,一般漏壶只有富贵人家,或是大户人家才拥有,比如千户宅内就有一个。而普通小老百姓,大多是以看天时来计算时间,或是听打更,或是听城内的打鼓敲钟来计时。

  习惯了后世准确的时间观念,对现在的计时方式,黄来福当然不习惯。好在他电脑中可以看到准确的时间,让他心中颇感安慰,只需将电脑日期从2008年调为1589年即可。

  他的电脑中还有一个万年历,可以查看公元1583年一直到5582年公元历和农历的对照换算。所以黄来福查看日历,都习惯性地先看公元历,再看看农历是什么时间。

  黄来福藏好电脑,打开院门,江大忠和杨小驴早已候在院外,见黄来福出来。杨小驴忙上前道:“少爷,您起来了?”明时,“您”这个词已经使用普遍,表示尊敬。

  黄来福点了点头,活动了一下身子,说道:“打水洗漱吧。”

  杨小驴高声应了声:“好咧!”兴冲冲地去了。

  不多久,杨小驴端来了热水,黄来福洗盥了一番。

  中国古代最早用杨柳枝清洁牙齿,或用青盐蘸了擦牙齿,然后用清水漱口。到了宋代,已经有了类似牙膏的替代物,南宋时,很多地方都有专门制作、销售牙刷的店铺。那时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头部钻毛孔两行,上植马尾。和现代的牙刷已经很接近了。

  此时黄来福也是拿了个明朝类似牙刷的东西,蘸了点青盐,刷牙漱口后。一个很肥的妇人端着一锅小米粥进了院来,笑道:“少爷这么早就起来了?来,趁热喝点粥吧。”

  黄来福道:“辛苦杨婶了。”

  那妇人,也就是杨婶了,笑呵呵地道:“少爷这几天总是这么客气,倒让老妇人很不习惯。”

  这杨婶是黄来福母亲杨氏专门派来照顾黄来福的,杨氏要求黄来福中午,傍晚尽量回千户宅吃饭,而早上,只能在田庄吃了,担心黄来福的生活问题,杨氏就将杨婶派了过来。

  这杨婶居说是杨管家的远房亲戚,是陕西米脂那边的人,在千户宅内做事也快十年了,熬得一手的小米粥,很受千户宅内众人的喜爱。确实,每每她熬的米粥,汁液如油脂似的,盛在碗里,即刻凝脂一层,让人垂涎三尺。

  常听杨婶自毫地说,这熬小米粥的手法,可是米脂的一绝。其实除了小米粥外,米脂的女人也非常出名,向来有“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美赞。

  几人进了堂屋,黄来福叫杨婶也一起坐下来喝粥,这几天都是如此,杨婶倒也习惯了,笑呵呵地坐了下来。不过黄来福单独一桌,江大忠,杨小驴,杨婶三人一桌,以示主从有别。杨婶心想,少爷自游历回来后,这人倒是和善了许多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