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章 给潘老师补贴_客厅里的明朝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才赚多少?

  而这还是初来乍到啊,只是一个小小的涞水新城,以后再放大到整个大明……

  必须要给潘老师加点收入,方愈心想。

  回到住处,方愈就想联系潘老师,刚好她也还没去学校。

  方愈就把想法和潘老师说了。

  潘老师听了就不高兴了,骂方愈说儿不嫌母穷,她还强调自己刚刚才加了工资。

  方愈就问:“加了多少?”

  潘老师:“……300。”

  方愈说:“还是太少了,就说这手表吧,我打算以后在大明每个城市里都挂上一块。”

  潘老师不说话,她还在算大明每个城市里都挂上一块要多少钱呢。

  方愈就说了:“而且有了钱,你可以在家里搞个大的家庭影院,再弄个小摄像头放下来,那样伱就能天天看到我了。”

  潘老师有点心动了,不过她说用家里的电视也可以做到。

  方愈就说,那太小了,不真实。

  方愈说要用最好的设备才能最大限度的还原,就像真的站在眼前一样。

  潘老师还是犹豫,方愈只好放大招了:“难道你就不想看看阿秀吗?”

  潘老师一直只能听到阿秀的声音,对此她是非常遗憾的。

  然而阿秀又实在太小,她拿手机扫描也没用。

  于是她还是同意了方愈的回血计划。(方愈说他不能做吸血蚂蝗)

  可是弄点什么东西给潘老师呢?方愈想。

  活的肯定不行,比如弄过去一头微小的牛或者微小的马,那是会引起轰动的。

  鸡血石等名贵矿物也不行,到了那边就变得巨小,纯属浪费。(涞水县城外有鸡血石矿)

  名贵古董也不行。

  所以……找些大路货就可以,哪怕是衙门口那对石头狮子,搬过去也照样是精品微雕。

  所以,方愈走出屋子往外看了看,一眼就看到了食堂门口有一口大水缸。

  这个好像可以啊?

  潘淑兰急急的赶到了学校。

  为了一口破水缸,险些就耽误了上课,潘淑兰心里怨着方愈。

  因为陶制的水缸易碎,方愈就找李顺临时编了个网格筐,好方便潘老师能够提上去。

  所以才耽误了时间。

  潘淑兰上完两节课,就来找品德与社会课老师了,说有个微雕的东西要请他看看。

  品德与社会课老师-李老师呵呵直笑,他因为挂着个古文化协会会员的身份,找他看东西的人老多了。

  可他没想到班主任潘淑兰也会来凑这个热闹。

  “嗯,那就看看吧。”李老师摸出了一个放大镜,显的自己认真对待的模样。

  潘淑兰在口袋里摸了好一会,才把手放到了桌子上。

  李老师看到的是一个比葡萄干还略小的东西,他拿起放大镜一看,原来是用一口用竹篾兜着的小缸。

  “倒是挺精细的,也有点创意。”李老师点头道。

  虽然竹篾的编织工艺差,水缸表面啥图案都没有,但总体看来还是一件合格的微雕作品。

  因为它足够小。

  李老师评价这个微雕作品说:“它富有生活气息。”

  也就说它卖不到钱。

  要知道现在的微雕技术,可以在机器和光学仪器的帮助下把一粒米刻成一座迷宫。

  这口小缸实在是算不得什么。

  潘淑兰松了口气,其实她作为一个老师,不太想搞这些“歪门邪路”。

  “咦?这里还写了字。”

  就在她准备把东西讨回去的时候,李老师好像有了新发现。

  他把放大镜再贴近一点,就在缸底看到了一行小字:“大明崇祯十四年,涞水县王大壮制。”

  ……这要是一件明朝的古董微雕,那就有点意思了。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