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0章 涞水新城立碑_客厅里的明朝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流寇,本县还能回来吗?”

  王典史早就已经想到答案了,他连忙解释到:“这是侥幸!流贼的人马还未聚齐,现在扣住了县尊反而暴露了意图,到时候城内关了城门、外头可以请救兵,他们想打县城就难了。”

  闵文龚实在无语,用方公子的话来说,就是这个王赐真是太能脑补了。

  典史虽然不入流,但却是朝廷命官,闵文龚没有罢免他的权利。

  闵文龚只能耐住性子劝慰:“本县今日到了城外,亲眼所见,他们绝不是流寇,而是安分守己的良善之民。”

  最难改变的人是那些满脑子正确答案的人。

  王典史跺着脚道:“银子!银子!”

  王典史一脸的急躁,告诉闵文龚说:“那些流寇花钱如流水,他们不光在城内大肆采购,还用招工的名义把大量县民骗出去,一天发一钱五,还吃米吃肉,这是在邀买民心啊!

  下官粗略计算,他们如此挥霍,花费已经不下于三万两!这些银子从何而来?”

  当然是从天上来,闵文龚心说。

  不过他不能说。

  闵文龚难得的放下身段和王典史好说歹说,甚至愿意用自己县尊的身份为那些“良善之民”做担保。

  但王典史油盐不进,反而还暗示县尊大人不该收取流寇的“好处”。

  在官场一向稳如老狗的闵文龚也终于怒了。

  他喝斥王典史道:“典史只管做好你份内的稽查、狱囚之事,城外流民的事以后无需伱来操心!

  以后也不准你到处散布谣言、扰乱民心,否则本县必定参你!”

  说完大袖一挥,意思就是:你特么烦死了,给我滚蛋!

  城外流民营地。

  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被称做“流民”了。

  今天全部的387个流民都停工半天,他们跳河里洗了个澡,再互相整理了头发,他们全部换上了新衣服,穿上了压在箱底的鞋子。

  现在都焕然一新,聚集在营地门口。

  一块大石头从远处运过来。

  然后方愈亲自挥起了锄头,和赵老头、刘鸡、高二等人开始挖坑。

  挖着挖着刘鸡就哭了。

  他既喜悦又难过,要是弟弟妹妹也能走到这里,那该多好啊!

  几个年轻人边挖边哭,引的周边的三百多人再也藏匿不住那些心碎的往事,很快就哭成了一片。

  哭声传到了各处工地,那些因为没有人监管,正在躲懒的县民都错愕的看向了营地。

  哭声传到了城门口,守城的兵丁尽皆沉默,庞天德默默的转过了身。

  这大好的日子怎么能哭呢?多不吉利啊。

  赵老头红着眼睛,给刘鸡、高二、高三他们一人来了一脚。

  石头运到了旁边,上头只刻了四个鲜红的大字:涞水新城。

  然后上来几十个人,他们小心翼翼的把石头移到了坑里,再用锄头填土,用锄背敲打夯实。

  石头就此落地,他们不再是轻贱如野草的流民。

  赵老头带领着新鲜出炉的386个涞水新城的居民向方愈下跪。

  “砰砰砰”一阵乱磕之后,赵老头站起来,面对着城外的一片荒芜(除了棚屋)开始喊台词了:

  “就在这里了!就在这里了!让我们就在这里重建家园吧,让我们就在这里终老吧!”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去流民”仪式,时间很短,也算不得隆重。

  方愈和赵老头他们往回走,一边说着城内几家大户的事。

  现在官地是到手了,但规划中的涞水新城还有很大一部分在官地之外,包括马上就要建房子的住宅区。

  赵老头知道时间紧迫,带着银子亲自上门商谈。

  谁知人家一听说是城外流民,不但不跟你谈银子,连门都没进去一家。

  “这帮大户肯定憋着什么坏水。”赵老头感觉自己受了侮辱,恨恨的说。

  方愈道:“既然去过了就算打了招呼了,不管他们憋着什么打算,我们都照常开工。”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