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4章 潘老师一针划河流(二)_客厅里的明朝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反应,潘老师把一号针插进了河道中央,拿眼睛估摸着深度。

  然后她手上用力,捏着一号针从二坡口开始一路划下来。

  按照之前和方愈商量过的,拒马河的宽度已经足够,就是因为太久没有浚通导致了大量的泥沙堆积。(从万历年到崇祯十五年,涞水县已经四十多年没出过河工了)

  这些泥沙不可避免的抬高了河床高度,也严重减缓了水流速度。

  所以在“落河”之前给它疏通一下是很有必要的。(主要疏通中间河道,这一段拒马河的沿边河床是岩质的,属于奇峰山的一部分)

  其实下游几个州县的情况也是一样的,要不怎么心急火燎的要他们保证支流畅通,还要他们提前准备泄洪区呢?

  当然,以后拒马河河水将不再断流了,下游的定兴县、河阳县等在未来两年,都是要发动百姓出河工的。

  不只是为了安全问题,也是为了航运通畅。

  对于它们这些内陆府县来说,这可是一条真正“黄金水道”,水量大、流速快、运货成本低…这是一门超级大利,即便是再蠢的县令也绝不会白白错过的。

  当然他们没有闵文龚这样的好命,本来要发动数千百姓、折腾好几年的通浚工程,让潘老师用一根缝衣针来回划拉了两下,就给代劳了。

  一号针在河道中一路往下,翻起了巨量的沉积泥沙。

  泥沙中时不时的还能带出一些掩埋多年的树木和巨大石块。

  如果是以普通人力,这些东西毫无疑问,将会给通浚工程带来极大的麻烦。

  但在潘老师的“神力”面前,它们都完全无法成为障碍。

  事实上,它们就和我们平日里出门踩在脚底下一截细小树枝、一颗小砂粒一般渺小。

  其实最大的一号针它也是针,到了这里它也没有变成什么特别夸张的庞然大物。

  起码之前潘老师丢给铁匠们用来造枪管的废旧铁钉,就比这个“疑似定海神针”要粗上许多。

  但就是这样一根“不怎么夸张”的一号针从上游到了眼前,依然把在场的几千人看的神情恍惚。

  方愈听见旁边人的呼吸都变的很急促,比如高二和老刘他们,比如孙传庭和张皇后。

  这些人不光见过铁墙和钟楼,还有人亲眼见过下落的银山和米山,相比起那些外人,他们算得上“见多识广、神经粗大。”

  但他们毕竟从未见过这般奇景。

  他们也发现这根“疑似定海神针”现在变成了上粗下细,顶端还留有一个空洞……明显是缝衣针的模样。

  而且,这缝衣针就像只巨大的手捏着它一般,它灵巧的转过河湾,时不时的还能自己调整深浅。

  事实上,就算是不信鬼神的现代人来到河边,他也会看的目瞪口呆,最多……他可能会怀疑这根巨大的缝衣针其实是个Ai机器人,那里头肯定是装了控制芯片。

  不管是匠人们以为的“定海神针”也好,是一根巨大的缝衣针也罢,这样的一幕足以让他们感觉震撼。

  特别是“没什么见识”的保定总督杨文岳。

  他看的眼睛发愣,手上的胡子也不知道被揪下来了几根。

  他实在难以想象,这样一根“缝衣针”被人捏在手指中间,穿针引线的场景。

  如果缝衣针的主人真的现世于人间,那该是怎样遮天蔽日的一幕啊。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