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5章 心隐_万历新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无不以为此为大冤。

  本时空托了穿越者蝴蝶效应的福,到万历七年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大变法,各地巡抚包括王之垣在内,每日忙得脚打后脑勺,哪有功夫理他。再说《南京日报》的李贽与冯邦宁“三年后可直抒胸臆”之期已满,日日在报纸上发些歪理邪说,因身后站着皇帝,也没人敢管他——何心隐讲学比之报纸的影响力,那可是小巫见大巫了。

  何心隐因此多活了好几年。此时的他已经敏锐的感知到,理学的桎梏在变法之后,已经出现了深深的缝隙,正在自上而下的瓦解。自认为心学“正宗”传人的他,正是大有作为之日也。[注

  这些年他到处讲学,声望日隆。张居正本人其实是反感私立学校讲学的,他曾在万历三年时,上奏朱翊钧《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圣贤以经术垂训,国家以经术作人,若能体认经书,便是讲明学问,何必又别标门户,聚党空谈。……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徒党及号召地方游食无行之徒,空谈废业。”

  朱翊钧当时览奏,明白张居正欲钳制舆论以利改革,但穿越者如何能灭了推翻理学的火种,因此一个“上报闻”搁置了。

  后来他改革的决心比张居正还猛,且有报纸这降维打击手段,为张居正承担了一大半反对变法的火力,张居正“禁毁天下书院”的念头也就没那么迫切。

  大变法之后,朝廷成立了教育部,一纸《私立学校许可管理办法诏》将天下私立学院全部纳入朝廷管理——这颁发许可证的手段比张居正原时空“禁毁天下书院”不知高明了多少倍,张老先生只有佩服朱翊钧的份儿。

  书院办理过程纳入朝廷管理之后,凡办理书院者,都需要朝廷派驻变法培训班培训出来的学监,这些书院反而成为鼓吹变法的舆论高地。各种反理学的思潮伴随着格物学的发展,如同风暴雷霆一般,把理学打的节节败退。

  而万历七年的白色恐怖,更是把理学的经济基础也打的元气大伤。各地乡绅就算不赞美变法,至少也要闭嘴不言——当时的皇帝太吓人了。

  屠隆和何心隐聊了几句闲话,又问何心隐道:“夫山先生进京,可告诉别的朋友了吗?”

  何心隐笑道:“我此次路过南京时,与李贽李主编见了一面,吾二人相见恨晚也。”

  “李贽说与我知,京师大学乃皇上钦定学风,号称‘兼收并蓄,百花齐放’,而非太学般唯理学一门耳。因劝我谋一教职。你问我何意?可是有人打听我来?”

  屠隆听了笑道:“今日大朝,副右都御史天台先生找到我。他不知何故知道你在我这里,道是慕名久矣,要来见一面。因为不知你什么意思,故没敢答应,只是说个活话在那里。”

  何心隐听天台先生四个字,嘴角一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