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九章 去拜见你们的新老师_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朱元璋道,“整天舞文弄墨,寻章摘句吗?满口仁义礼智信,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懂如何让国家强盛,没能力让百姓丰衣足食,这样的国之储君,将来必定治理不好国家。”

  “实话告诉你吧,咱这次卖字之举,就是源于那人。此次卖字能为国库创收数千万两白银,有了银子咱就能发展农耕,赈济灾民,兴修水利,剿除各地匪患……朝廷得以强盛,百姓得以安居,足食。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壮举,你居然说它不是学问?”

  “老臣……老臣……”宋濂说不出话来。

  “而且连孔圣人都说了,读书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是读书人的终极目标,那人仅凭一个计策就能做到平天下,你敢说他的学问没有胜过你十倍?”

  “寻章摘句只是普通读书人干的事情,这样的书生百无一用。能做到治国平天下,才是真正有本事的读书人,才能真正名垂青史。”

  “你整天就知道之乎者也,你何曾给咱献出过治国平天下的良策?”

  宋濂听了,一下瘫软在地。

  “退下吧!”朱元璋不耐烦的道。

  “老臣……告退。”宋濂听了,颤颤巍巍的退下,好像一下苍老了十岁。

  “太子朱标见了有些于心不忍:“宋师毕竟是知名大儒,而且教导儿臣的时候也尽心尽力……父皇这么说,是不是对他打击太大了?”

  “标儿,你真是太仁慈了。”朱元璋道,“况且咱也没拿他怎么样啊。像他那样的读书人,放在翰林院里当一个侍讲学士,让他专心治学修元史,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教太子治国,他不成。”

  “儿臣只是担心宋师年龄太大,内心有些接受不了。”

  “放心吧,只要他把心思全部都放在修史书上,很快就会忘掉此事的。”朱元璋道。

  宋濂颤颤巍巍的回到宋府,魂不守舍。

  “老爷,有一个读书人求见。”刚刚坐下,就有丫环上前禀告道。

  “请他进来。”宋濂这才回过神来,道。他品行高洁,喜欢提携后辈读书人,算得上是一位真正为人师表,非常不错的老师。

  没多久,一青年书生便走了进来,年龄弱冠,向宋濂行了一礼:“晚生马君则拜见宋师。”马君则是翰林院的一名太学生,幼年家贫困,因才学机敏得到宋濂的赏识。

  看到年期的马君则,再加上刚刚听了朱皇帝那番话,宋濂心中百感交集,突然有了灵感:“拿笔来,老夫要写一篇序赠予马生。”

  “谢宋师。”马君则喜出望外。立刻走过去,为老师亲自磨墨。

  宋濂铺好宣纸,拿起毛笔,酝酿片刻,便文不加点很快就在纸上写下了洋洋洒洒的一篇序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写完之后,顿时将个人荣辱抛到了九霄云外。

  ……

  皇宫内院。

  朱元璋秘密召见了毛镶,并给了他一道密旨。

  然后把朱标,朱棣等皇子叫了身边:“标儿,棣儿,咱们现在就去陆家村,去拜见你们的新老师。”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