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9章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功臣_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是在大明的第二代第三代皇帝时期横空出世,就算那时候的皇帝听从了他的策略想要实行公田制,也力有不逮。”

  ……

  “所以,历史上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皇帝,都在用驭民之术。”秦宇道,“和封建贵族勾结在一起,联手欺负治下的万千平头老百姓。”

  “如果他们当中有人,想真正为最底层的百姓谋福利,那些贵族阶层会说:皇帝你想帮最底层的百姓说话,先过了我们这关再说。”

  “当然,绝大多数皇帝本来就是贵族阶层出生,他们压根儿就没想过,要和普通老百姓站在一边。”

  “没有当农民的经历,就不会真正把普通老百姓当人。他们根本就没有,为天下老百姓谋福利的观念,所以也无从意识到驭民之术是错的。”

  “历史上只有农民出生的朱皇帝,才提出了‘要和百姓共天下的’理念。正因为有这个观念的存在,所以大明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有机会超过三百年的封建王朝。”

  “只可惜朱元璋因为思想的局限性,没法做到从制度上限制封建贵族的发展。”

  “没有真正做到,和百姓共天下,和最底层的老百姓形成利益共同体。”

  “如果他做到了,说不定现在都还是大明王朝。”

  “先生说的有理。”朱元璋道,心中暗想:秦先生伱这不是来了吗,你已经教会了咱怎样防止封建贵族壮大,怎样真正和百姓共天下。

  你的出现,已经让大明,可以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了。

  “另外,还有一些皇帝用驭民之术,完全是因为蠢。”秦宇继续道,“乾隆皇帝曾经说过,科举的八股取士的主要目的就是形成牢笼,把文人困在牢笼里,让他们没心思反对他的统治。”

  “还搞什么三十三两银子的制度。”

  “他压根儿就不知道,王朝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最终是由最底层的老百姓决定的,而不是由那些贵族决定的。”

  “贵族在民族危亡之时,只会逃到国外去继续过他们的富贵生活。”

  “乾隆皇帝那样驭民,完全就是在自找死路。”

  “所以乾隆后期,清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他老爹给他留下的盛世家底,被他敗的精光。”

  “别以为百姓的力量小,一旦他们爆发起来,就势不可挡。”

  “皇帝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一个王朝的主体民族的主体,是人数最多的底层老百姓,而不是那些少数所谓的精英阶层。”

  “先生说的对。”朱元璋道。

  “综上所述……”秦宇道,“古代的皇帝之所以都用驭民之术,原因是他们本身就是贵族阶层,从来没有把最底层的老百姓当自己人,老子是精英阶层,什么时候和你们这群蝼蚁是自己人了?然而他们又不得不承认百姓的强大,因为好多王朝都是百姓起义推翻的。”

  “所以他们在面对老百姓的时候,心虚,不自信,甚至害怕。压根儿就没有为百姓考虑过,他们能不心虚,能不害怕百姓反抗他们吗?”

  “最后是因为一些皇帝蠢,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广大老百姓才是决定王朝兴衰的关键因素。他们觉得,士大夫阶层才是决定王朝兴衰的因素。”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