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3章 崇祯的刻薄寡恩_支教五年,大明成了日不落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刻的人生哲理。

  “在这里斩杀袁崇焕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吴三桂无论是声望还是统御能力,都不如袁崇焕。他没有能力,挡住皇太极的三路大军。”

  “总之一句话,所有的事情都是一环扣一环来的。”

  “前面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后面就要付出十倍的努力才能弥补得回来,甚至永远弥补不了。”

  秦宇道:“崇祯的第四个错误,是面对皇太极的时候战和不定。时而战,时而不战,导致明朝处理边患,始终处于被动局面。”

  “当然对女真战和不定,他不负主要责任。”

  “他之所以战和不定,只有一个根本原因——那就是没钱没粮。”

  “朝廷发不起军饷军队没有粮草供给,拿什么打仗?”

  “要是有钱的话,他早就打了。要是朝廷军饷充足,给一个傻子当皇帝,他都知道对边患要战而不是和。和,也是屈辱之和。”

  “朝廷没钱没粮的原因大家都懂,那就是封建贵族占有了社会绝大部分财富。”

  “所以战和不定只是表象,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封建贵族惑乱朝纲。”

  “虽然崇祯在这件事上不负主要责任,但次要责任他还是逃不掉的。因为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事。常规操作应付不了当时的局面,必须要有破釜沉舟的魄力。既然你是皇帝,就该拿出点魄力来。”

  “所以说呢,崇祯并不昏庸,而是能力不足。”

  “不错,不错。”人群闻言纷纷点头:虽然战和不定的根本原因是缺钱缺粮,但伱是个皇帝,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证明你没有什么雄才大略。

  ……

  “其五,崇祯为人还刻薄寡恩。”

  “崇祯杀掉的武将人才,比敌人杀掉的十倍还多。”

  “兵部侍郎杨镐,蓟辽都御史刘策,督师袁崇焕,巡抚都御使孙元化,漕运总督杨一鹏,兵部尚书熊文灿……”

  “没有朱元璋的能力,却得了朱元璋的病。当然,朱元璋并不刻薄寡恩,老师指的是,崇祯得的是朱元璋杀了很多大臣的‘病’”

  “该杀伐果断的时候不果断,不该杀的时候倒是杀的很多。”

  “要知道袁崇焕那些人,都是当时的可用之才。”

  “朝廷本来就已经烂的不成样子了,还要自己给自己釜底抽薪。”

  “按照他的话说就是文官集团惹不起,你们武将还不好杀吗?”

  “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件事情,你们就知道崇祯是如何刻薄寡恩的了。”

  “崇祯二年己巳之变爆发,崇祯下令甘肃镇兵马勤王,走到定西的时候,甘肃兵哗变了,巡抚梅之焕派人查问时,哗变士兵说:‘当年也是甘军驰援辽东,一个活着回来的都没有。如今我们要走六千里路,盔甲火炮又重,朝廷居然不给我们一分安家的粮饷。’

  ‘领军对我们又要求严厉,每天规定要行军多少就一定要行军多少,夜间还不允许借宿民房,在外面露宿片刻,便立即吹号让我们继续行军。这样下去,再走个几天,恐怕人马全部都要累死在路上。左右是个死还不如死在这里。现在我们哗变,已经没有活命的机会,只能拼命了。’”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