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零四章、王书辉下乡记 7_时空之门1619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胡启凡对于农委会控制着各个基地村供销社的情况,早就有很大的不满了。[燃^文^书库]..[>

  首先,胡启凡认为,供销社是一个商业机构,它本身就应该由专门负责商业工作的通商处管辖。第二,胡启凡觉得,农委会的人,明显的缺乏,师尊发的《商业原理》那本书里说的市场概念。明明垄断了三十多个村的商业经营,供销社却长期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每个月都要复兴会补贴大笔的资金。

  胡启凡实际上并不知道怎么争夺人心的事情,但是,作为通商处的负责人,他遇到过完全相同的事情。在明末的商业市场上,复兴会是一个新的参与者。在销售渠道上,复兴会的产品是需要小的商业网点(零售商)的支持的。但是,在复兴会最开始进入市场的时候,就出现了那些小的商业网点(零售商)完全不买复兴会的账的现象。居然没有一个商家采购复兴会的产品。

  复兴会很快就调查明白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原来的那些大供销商,早就已经把这些小商业网点(零售商)通过各种手段,控制在了他们手中。为了维持他们的垄断地位,凡是新出现的参与者都要遭到这些垄断势力的打击。

  胡启凡解决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第一就是对复兴会的产品进行低价出售。本来,工业化的复兴会所出产的产品,生产成本就远远的低于手工工厂的生产成本。原本,复兴会为了不拉仇恨,在进入市场的时候,照顾那些老供销商的承受能力,在出货的价格上进行了衡量,基本不会对市场产生太大的冲击。但是,面对人家根本就不给面子的情况,胡启凡毅然决然的开始大幅度下调价格,主动冲击市场。

  第二个手段就是,商家(零售商)不是不支持通商处,不主动到前来采购么。胡启凡立即组织人手,在江南地区这个最大的市场,设立复兴会自己的商业网点。

  独立的商业网点,低廉的商品价格。很快,无论是小商业网点(零售商),还是供销商,就都向通商处屈服了。本来,明朝末年的供销商是不太好做的。因为大的供销商,一般情况下自己是不能生产产品的。他们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到零散的手工业者手上收购商品。这些手工业产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存在参差不齐和供应不稳的情况。

  通商处在复兴会的近现代水平的“大”工厂的支持下,可以提供品质完全相同,质量极高的大批量产品。供销商怎么会不喜欢这样的货源呢。

  而小商业网点(零售商),能够采购到,质量比原来的商品高,价格比原来的商品低,供应稳定的商品,他们又怎么会不高兴呢。

  就这样,在目前通商处的商业行为还没有损害到既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