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14章 学阀之争_大明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站改制,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挥出这么多的作用。

  解缙却是好一阵的感慨,心中更是生出无与伦比的敬佩。

  他止不住的赞佩道:“太孙进谏驿站改制,如草灰蛇线,伏延千里。一样改制,却有万般功效。臣敬佩不已!”

  朱允熥挥挥手:“只有咱们在,大绅兄就不要说这些虚的了。大绅兄若是点头答应,这件事情就交托给你了。”

  解缙立马坐在了桌前,双手撑在桌子上,伸长了脖子:“以驿站发行天下,传播民间,此事不难,可难的是臣一人或许不足以独挡此事,每旬亦不可能只一篇文章刊印。”

  朱允熥早就有了腹稿。

  办报纸,在某一段时期内,可是最强有力的武器和手段。

  他轻声道:“书局文报就设在这翰林院后面,我看城墙下面那片地至今也没有用,造一座书局想来也是无虞。”

  解缙点点头,既然是要自己办这件事,离着翰林院近一些也是方便自己。

  而且,若是每旬都要书写文章,那也是不可能空口谈论,还是要在翰林院的书库里翻阅前辈文章,总结阐述,而后延伸发展,将今日的知行合一的思想给推出来。

  朱允熥这时候又道:“至于文报之上的文章,自然也不可能满篇解释心学之事。还要辅以民间典故,朝中趣事,百官绯闻,如此才能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和阅读。”

  说到这,朱允熥忽的轻笑一声:“甚至,还可在文报之上连续刊印话本,每每放在最是紧要的地方断开,引诱文报读者搔首弄姿,恨不能下期文报快快刊印发行。”

  解缙眼睛止不住的眨着:“臣当真是不曾想到,太孙已经就此事,有了如此之多的准备和设想。”

  “不过是些许想法而已,不足之处还是要大绅兄查缺补遗。”

  解缙点点头:“秉笔书写文章的人需要多找一些,国子监和翰林院有很多同僚及学子们,可以出些笔墨钱,请了他们每旬刊印前,写好文章。”

  朱允熥满意的看着已经自发的开始对书局文报提出建设的解缙。

  一个合格的官员,是需要有主观能动性的。

  在朱允熥看来,很多时候,他觉得过几十年后,权倾朝野的那位严阁老,在某些程度上远比被冠之以忠臣的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要更符合臣子的身份和角色。

  严嵩思考的是如何办好皇帝交代的事情,如何维持朝廷的局面。

  而徐阶那些人,心中到底有几分是属于皇帝的,就不足与外人道也了。

  他倒是清楚,便只是徐阶一人,其老家松江府便有半数田亩是徐家的。

  如此,从皇帝的角度去思考,何为忠臣又何为奸臣,很多时候并不一定是从普通人的角度去评价的。

  这就是简单的屁股问题。

  而此刻,解缙已经被自己带着在心学上向前,跨出了好大一截距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