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八章 李安生终于长大了(1/3)_影视世界从做厨师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请了专利。

  一晃眼,十二月就在忙碌中过去。

  太平镇的天龙食品加工厂,已经扩大到了工人两百多名,但是对于市场需求,依旧是供不应求。

  96年,元旦刚过。

  苏明哲统计了一下,目前公司生产规模,为每天三十万包,这已经是两百多工人两班倒生产的极限了。

  而销售团队每天接到的订单,需要每天供应五十万包以上才可以。

  为了压制山寨对手出现,苏明哲又把每包辣条的利润定的非常低,刨除材料成本、运输成本、人工成本等肉眼可见的运营成本后,毛利润只有五分钱。

  从财务报表数据来看,每天生产的三十万包辣条,可以赚取一万多块的毛利润。

  这里面还要再减去工人工资、销售员的提成等。

  实际上的纯利润,大概也就是一两千块。

  这些财务明细,除了财务部,就只有苏明哲这个大老板知道。

  在外人看来,天龙食品,就像是一头崭新的吞金兽,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无数人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太平镇的天龙加工厂。

  只有苏明哲明白,现在的天龙食品其实在玩火自焚。

  人力成本太高。

  所以,过了元旦以后,苏明哲就联系老蒙,让他联系机械厂的师傅,帮忙定制效率更高的流水线生产机器。

  在苏明哲的预估中,这些新的流水线机器,能提升十倍、甚至一百倍的生产效率。

  一月下旬,机械厂给出了一份新的流水线生产机器价格明细。

  按照目前加工厂的工人规模,机械厂重新研发的流水线机器设备,只需要六套,八个小时的生产效率,就能顶得上目前的二十二套机器两班倒的生产效率。

  设备数量缩减到四分之一,时间减少到三分之一。

  如果按照目前的工人数量,三班倒的工作,定制六套新的流水线设备,两百多生产工人,就可以提升三倍生产效率。

  “果然,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苏明哲没有犹豫,直接就下了六套设备的合同。

  老蒙接到订单,就督促机械厂师傅快速生产了。

  到了二月份,工厂完成了流水线设备更换,生产效率一下子提升了三倍。

  而工人上班时间,却缩减了三分之一。

  眼看就要过年了,这种待遇也算是一个好消息了。

  96年二月份到了。

  在放寒假前,苏明哲又回学校学习了几天,参加了一下期末考试。

  “感谢这个时代,新闻报道还是非常延后。”

  苏明哲创办天龙食品公司,因为一直藏在后面,不论是公司组建,还是工厂组建,他都不是明面上的话事人。

  所以,天龙食品热闹的要闹翻天了,他回到学校时,却没几个人知道他的光荣事迹。

  学校里的同学对苏明哲离开的两个多月,去了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还是非常好奇的。

  苏明哲就随口应付了一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