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4章 第 54 章_在大秦帝国教书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哈笑了起来,“王上年轻,心思又重,启还是不要平白惹人厌烦的好!”听得出来,熊启是真的信任顾衍,也是真心想要栽培嬴政。

  虽然这样的情况有些出乎顾衍预料,不过也不难理解。熊氏是秦国的外戚,在秦国有着非常高的地位,而如果昌平君和昌文君回到楚国,可能就是个不受重视的公子,连职位都得不到。能有现在的地位,只能说是因为秦王的信任。他们恐怕是全国之中最希望嬴政长长久久当政的一类人了。

  而且,他们都是嬴政的长辈。此时的家族观念非常重,贵族也逃不开。熊启可能真的是将嬴政看成了自己的子侄来培养了,子侄有点小心思,作为长辈当然不会说什么了。

  在将昌平君送上车后,顾衍忽然想到自己应该也是昌平君的远方亲戚吧,怎么就不见熊启如此为他考虑呢?

  “先生将官吏改制的事情交给了昌平君?”第二天顾衍见嬴政时,简单的解释了一下自己的决定,嬴政只是疑惑了一瞬,就了然的笑了起来,“先生担心熊氏对百姓不好啊!”

  “是。”顾衍也没掩盖自己的想法,“昌平君是贵族典范,不需要臣多言,王上就知道他们会怎样对待百姓。臣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将赈灾之事交给昌平君不妥,贸然独断专行了,还请王上恕罪。”

  “先生何罪之有?”嬴政笑着说,“不过是给昌平君找点事做罢了,他做什么当然是先生决定就行了。”

  “多谢王上。”顾衍行礼,然后将自己昨天的思考说了出来,“王上,昨日昌平君与臣言农部之事,臣觉得应当在灾民修路的同时,同步建设邮递站。”

  “邮递站?”

  “昌平君说如不是军队急报,消息传递速度非常慢。往往一件事从咸阳到岐山都需要一年半载,更何况如今我大秦领土越发大,消息的传递速度也就越慢了。而百姓并不能直接收到王令,只能道听途说,可是如此长的时间和距离,没有人能保证消息到了百姓耳朵里就是王上之言。”

  嬴政想了想,“有心人会利用这样的机会,误导百姓,使他们对寡人生怨。”这些都是前世他想过的,说起来很顺畅,“所以先生想要借此机会,彻底打通时政的传递渠道,将信息的根源把把握在朝堂的手里。”小的时候,顾衍就已经建议过昭襄王将秦国的优点、被秦国统治的好处印在识字本的后面,让吕不韦卖到各国去。如今,顾衍是想通过专门的消息发布渠道,来博得国内人对秦王的信任。

  寡人这位先生啊,早在十年前就开始为稳定国家做准备了。嬴政在心里愉快的想。

  不过以他对顾衍的了解,他不会单单为了一个传递消息就提出这么一个执行起来万分复杂的计划来游说他。所以,嬴政笑着对顾衍说,“先生还

  请收藏:https://m.biquge0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